一段家训创造世界之最
□本报记者 陈根
唐氏家训:“读书治学 工艺传家”。
唐洪畴,宜宾市江安县人,凭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竹文化的一腔热忱,在儿子唐皓宇的协助下创作了世界第一份竹报《东莞时报》、世界第一套竹书系列、世界最大竹雕巨屏《百竹字图》、世界最大竹雕《龙凤巨箸》、世界最大竹笔、全球第一幅手绘全竹长卷画《八十七神仙卷》等,受到海内外关注。多个作品荣获国内外金奖。
“文化不能断代,尤其是竹文化这一地方文化的精髓,要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唐家将家规定为“读书治学 工艺传家”。这八字箴言,在这个家庭潜移默化、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始于文化 名扬四海
唐洪畴从小对学问强烈的渴望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父亲曾认真地教导唐洪畴:“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身。”这里的“技”,就是技艺、艺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幼的唐洪畴被迫辍学,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爱动脑筋想问题的唐洪畴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他说,自己十多岁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学问,没有本事,这一辈子就注定碌碌无为。
1978年,唐洪畴进入江安县织布厂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家具设计制作、竹工艺雕刻。不久,他的处女竹雕作品“龙女牧羊”问世。1989年,唐洪畴应邀到江西省井冈山市专门从事竹类开发利用工作。他设计生产的曲竹家具系列产品填补了江西省竹工艺的多项空白,成为旅游市场的抢手商品。这激励了唐洪畴创新竹类产品、艺术品开发利用的信心和决心,他决定把创作方向转向更深层次,致力更多竹制品的开发。
唐洪畴的家也是一个“书香之家”。唐洪畴爱好读书,家有藏书一万多册。受古代竹简成书的启发,唐洪畴突发奇想,可否直接把竹子制作成书,即保留竹的原香,又比竹简更薄、更轻便?儿子唐皓宇不仅理解支持父亲的想法,更是和他在家中反复讨论、实验,经过十多年的不断钻研,2007年,“竹书”——这一异想天开的艺术作品终于面世了。父子俩制作出来的两套竹书共6本,包括3本彩色连环画《牛郎织女》、《白蛇传》、《桃花扇》,以及3本经典著作《金刚经》、《道德经》、《论语》。据查证,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竹书。创作的激情点燃后,一发不可收拾,父子俩接连创作了多个世界之最的作品。
耳濡目染 竹艺传家
唐洪畴爱书、爱文化、爱竹,这一特点,在儿子唐皓宇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从小唐皓宇就被称为“艺二代”。
唐皓宇自幼在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渐渐形成了高于同龄人的艺术领悟力。四、五岁的时候,唐皓宇就一边看着父亲制作竹制品,一边好奇地发问。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参与到父亲的创作当中,成为父亲的“下手”。
2002年,唐皓宇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某大学雕塑系,经过前期了解,他得知这里主要以西方雕塑为主。这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升入大学,回到家中和父亲一起投身于竹工艺的传承。
放弃上大学,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唐皓宇态度很坚决:“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走父辈的老路,但我从小受家庭影响,对传统文化和竹文化非常喜欢。”
“传统工艺的根,在传统文化当中。”这些年,年轻的唐皓宇就在满屋子的书和竹制品加工作坊中度过。在他看来,读书治学和竹工艺制作相辅相成,没有学问,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普通的雕刻,称不上艺术品,人也算不上艺人。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竹工艺品展现出来,使其焕发出文化气质的光彩,是唐皓宇不懈的追求。
言传身教 以文育人
来到唐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的牌匾,“意匠居”三个字非常醒目。楼下是一个竹制品加工作坊,里头摆满了各类机械和竹料。楼上的书房中,四个大书柜中陈列了经、史、子、集等各类古典典籍、文学作品。父子俩在创作中,需要参阅各类典籍,历史、考古、文物、工艺美术等多门类、跨学科的书籍常常堆满书桌,传统图案图纹、绘画、书法、诗词等书籍比比皆是。他们说,书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在儿童房里,两口子还为孩子布置了整面墙的竹雕书法——朱熹的榜书《千字文》。“这是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作品,我们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养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他们走上艺术道路。”唐皓宇说,读书做学问,才能树立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能指导人的一生,让人健康、充实。
年过六旬的唐洪畴和儿子还有很多宏伟的计划:准备把几十年来积累的竹知识、技艺编写成书,弥补竹专业书籍缺乏的空白;准备进一步加大竹类产品、艺术品的开发,让孙儿们长大后也参与进来,创作更多的精品力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激波陈雨)为加强全县驾培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驾校经营行为,近日,江安县运管局组织开展了驾培行业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行动为期3个月,自2017年3月1日起,至2017年5月31日结束。重点打...
江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