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宜宾援藏队 真情帮扶助德麦巴脱贫奔康

宜宾日报 2017-04-06 06:25 大字

□ 陈科

“宜宾援藏队给我们送来了藏猪、藏鸡,指导我们发展土豆,为我们的产品找市场,还争取资金为我们修路,使我们渐渐告别了贫穷,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谢谢宜宾好干部……”3月28日,笔者来到新龙县博美乡德麦巴村,75岁的藏族老阿妈呷姆说起宜宾援藏队,一直赞不停,接连说“卡措、卡措”(藏语“谢谢”)。

这一天,来自江安县畜牧局的业务骨干、现在新龙县农牧科技局挂职干部钟华,背着防疫箱,走村道,串农户,察看农牧民犏母牛和藏猪养殖情况,叮嘱牧民做好病情防疫。而他的同事,来自宜宾市农科院的博士、高级农艺师苟才明,正在村头马铃薯种植基地开展规划,给周围的村民讲解马铃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德麦巴村位于新龙县南部,是宜宾市援新龙县工作队重点帮扶村。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仅为2029.48元,而特困人员高达174人,占村民总数的28%。

自实施对口帮扶以来,宜宾援藏队与扶贫联系单位四川工商职业学院一道,认真调研,精准把脉,确立“产业特色发展、基础全面夯实、风气引领培育”的脱贫思路,通过大力发展藏区特色产业,全面夯实村域道路基础设施,前瞻性培育藏俗风情接待产业,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使脱贫攻坚步伐全面加快。2016年,全村脱贫户人均收入收入达4824.75元,普通农户人均收入9000元,摘掉了贫困村帽子,以“短时间、快节奏、高实效”书写了一段对口帮扶助推脱贫新篇章。

发挥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宜宾援藏队引导村民开展高原马铃薯种植和特色家畜养殖,共发展高原马铃薯145亩,实施28头犏母牛、30头藏猪和300只藏鸡养殖。目前,这些养殖项目为贫困户脱贫支撑作用开始显现,成为增强“造血”功能、助推脱贫奔康的坚实支柱。

创新模式 增强内生动力

受传统观念和宗教影响,德麦巴村村民一开始对发展种养殖不理解支持,部分农户甚至将帮扶单位送来的藏猪放生,针对这种情况,宜宾援藏队因地制宜,创新模式,通过构建“集中养殖+分户供料”模式、“分户散养+统一销售”模式、“土地流转+收益共享”模式和“大户引领+收益反馈”模式,让农牧民与合作社共建共享,整合了资源,减少了农牧民种养风险,提高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采用“大户引领+收益反馈”模式建立的德麦巴村吉祥超市,仅用四个月就为集体经济收入达6463元。

挖掘特色 发展风情接待

德麦巴村位于S217公路沿线,距离新龙县著名景点措卡湖20公里。宜宾援藏队经过广泛调研,认为该村完全可引进嫁接“宜宾乡村游”经验,将“藏俗风情特色接待地”作为发展方向。为此,宜宾援藏队与四川工商职业学院一道,按照“康巴空中花园”的定位高标准编制规划,并在宜宾援建资金的撬动下,建起了2个休闲文化广场。按此发展,今后来措卡湖的观光客可在德麦巴村落地接待,感受独具魅力的锅庄文化。观光旅游,必将成为助推德麦巴发展转型的强劲支撑。

夯实硬件 增添保障功能

宜宾援藏队和四川工商职业学院挖潜添力,多方争取支持,通过实施项目捆绑,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建起了卫生室、文化室和图书室,94户村民用上安全饮用水,实现电力使用全覆盖。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实施4.2公里通村路、入户路硬化建设,4G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同时补贴资金近90万元,实施“三建六改”,村内道路安装了82盏太阳能路灯和菱形网围栏6000米,建起了幼儿园。

宜宾市援新龙县领队文万春说:下一步,宜宾援藏队将按照“特色种植、生态养殖、风情接待并驾发展”的思路,加大对德麦巴村的支持和引导,做大特色种植规模,做优生态养殖品牌,做特康北民俗风情接待,努力实现项目、游客、产业多重叠加,尽快使全村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让“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成为全体村民的一种新生活、一种新常态、一种新时尚。

新闻推荐

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江安职校成果丰硕

本报讯(罗光荣)近日,笔者从江安县科协获悉,宜宾市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江安职校成绩喜人,两项作品获一等奖,三项作品获二等奖。江安职校报送多项作品参加第32届宜宾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果丰硕。...

江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