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摘帽”贫困村典型系列报道之三 脱贫三部曲 奏响发展新乐章 ——江安县阳春镇兴旺村脱贫之路

宜宾日报 2017-02-24 11:35 大字

[摘要]——江安县阳春镇兴旺村脱贫之路

俯瞰兴旺村一隅。 本报记者 陆永忠 摄兴旺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的鸭嘴鲟养殖带动了村民致富。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的兴旺村

兴旺村位于江安县阳春镇以北,东接厂坝村、南连乱石村、西接长乐村、北接聚宝村,距离江安县城9公里。全村现辖6个村民小组、391户1391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85人。去年,兴旺村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达5380元,实现脱贫摘帽。

新建泥结石公路1公里、完成硬化水泥路8.6公里、新建生产作业道7.05公里。同时,新建蓄水池3口、管渠5公里;实施改厨改厕14户,危房改造28户。

374亩的塔罗科无核血橙种植产业覆盖45户贫困户,三年后挂果投产;稻田养鱼200余亩,覆盖26户贫困户;规模化水产养殖500亩。

修建了广播站,配备了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还建立了卫生室,配备乡村医生,贫困户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购买了健身器材,建立了远程教育站点。

□本报记者 罗友莉 袁洪 文/图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雨水节气刚过,2月20日,江安县阳春镇兴旺村旺坝组的陈华容正忙着在自家田地里割杂草,准备春耕。“在政府和村上的帮助下,我们家住上了新房子,也养了鸡、鸭、鱼、兔子,这得感谢扶贫政策对我们的帮助。”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陈华容一家说起***政策,心怀感恩,“2014年之前,我们家真的没钱,而去年我们家有3万多元的收入。”

陈华容一家的脱贫经历是兴旺村实施***政策以来,整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从夯实基础,到发展产业,再到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脱贫攻坚“三部曲”奏响了兴旺村致富奔小康的崭新乐章。

夯实基础 旧貌换新颜

漫步兴旺村,通村公路四通八达,四处的池塘水面微波粼粼,塘边的杨柳枝条上已经鼓出鹅黄色的嫩芽;而在兴旺村的山坡上,绿油油的塔罗科柑橘苗生机勃勃。很难想象,这曾经是一个省定贫困村。

时针回拨到别昭君上任兴旺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在村支两委会上,别昭君说:“找准致贫原因,建立***工作组,规划发展举措。”正是这样的一句话,从此拉开了兴旺村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发展热潮。

“因病致贫11户40人,因残致贫19户59人,缺少劳动力致贫13户39人......”通过将近一个月的走访统计,别昭君把兴旺村贫困户的家底摸得一清二楚,随即,成立了以“第一书记”和村支书为组长的***工作组,为兴旺村量身定制发展规划。

要想富,先修路。在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好发展规划后,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制约整村发展的通道,成了扶贫工作组的首要任务。从原来仅有通村公路2.2公里、毛基路和泥结石路8.6公里,到如今新建泥结石公路1公里、完成硬化水泥路8.6公里、新建生产作业道7.05公里。同时,新建蓄水池3口、管渠5公里;并实施改厨改厕14户,危房改造28户。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这条入户路,就是村上帮忙修建的,以前是烂泥巴路,恼火得很,现在天晴下雨出门都很方便。”从通村公路到自家的入户路,陈华容都有着说不出的满意。

“路修好了,产业才能发展起来,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也由过去的2700元增至5380元。”别昭君说,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以后,扶贫小组还会继续做好已脱贫群众的跟踪服务工作,发展产业、跟进帮扶,避免已脱贫群众再返贫。

发展产业 扶贫见实效

基础设施建设、生活环境改善,只是兴旺村***迈出的第一步,带动村民因地制宜,走产业转型发展,是兴旺村扶贫小组紧接着实施的重要举措。

兴旺村地势相对平坦,水域面积宽广,村民有水产养殖的习惯,而坡地土质适宜种植柑橘。经科学论证、多方考察,决定发展以塔罗科无核血橙种植和稻田养鱼作为本村的扶贫产业,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

2016年4月,兴旺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通过长期的筹备以及市场调查,别昭君与村上干部群众商讨过后,决定前往眉山引进鸭嘴鲟。

说干就干,2016年4月中旬,村支书董大贵带头引进了1万尾鸭嘴鲟,进行试点养殖。如今鸭嘴鲟已到成熟期,因为肉质鲜美,来自江安周边市县的顾客已慕名前来订购。“我养殖了1000尾,已经卖了一部分,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从全村试点的情况来看,预计去年引进的这批鸭嘴鲟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董大贵说,今年,他打算扩大养殖规模,以水产养殖专合社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发展鸭嘴鲟养殖。

目前兴旺村已有5户贫困户加入水产养殖专合社,有近20户贫困户打算加入合作社进行水产养殖。贫困户杨俊全就是其中的养殖大户。

今年43岁的杨俊全患有阻塞性肺疾病,隔三差五就会住院,他的病是他们家致贫的一大原因。

今年正月十五开始住院,在医院呆了整整7天之后,杨俊全回到家中,开始收拾自家的鸭棚、鸡棚以及鱼塘,“等身体好点以后,重新再买点鱼苗、鸭苗和鸡来喂。”杨俊全告诉记者,去年卖出了近3000斤的鱼、1000只鸭、300只鸡,加上妻子在县城打工的收入,一家人有4万元左右的收入,“虽然我享受了医疗扶贫的政策,看病不要钱,但要富起来,还是要发展产业。”杨俊全站在自家的鱼塘边上说,现在村上鸭嘴鲟试点养殖成功了,他将从养殖鲢鱼、鲫鱼转为养殖鸭嘴鲟。

产业增活力,扶贫见实效。在村组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兴旺村的产业已经初具规模:374亩的塔罗科无核血橙种植产业覆盖45户贫困户,三年后挂果投产;稻田养鱼200余亩,覆盖26户贫困户;规模化水产养殖500亩。

别昭君告诉记者,兴旺村今年将采取林下套种高产花生、板蓝根的方式,实现贫困户“长短期”收益无缝衔接。

文明兴村 住新房唱新歌

“危房不见旧中影,新房高大宽又亮。青山绿水鸡鸭鹅,幸福新村欢乐多......”兴旺村新谣是***的速写,而这也在陈华容等贫困户身上有着具体的体现。

走进陈华容的房子,屋前的玉兰花已经开放,绣球花已发出新叶,多肉植物在废弃塑料桶做成的花盆中肆意生长。这些小的生活细节,让人感受到陈华容一家对生活的热爱与情趣,“虽然穷,但是要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心情也会好。”

2015年农历7月28日,在扶贫政策以及兴旺村联系县领导、帮扶单位江安县环境保护局等各界爱心人士及单位的支持下,陈华容一家开始进行危房改造,同年农历12月16日,陈华容一家搬进了新家,“终于住上了新房子,当时我们家出了7万元,政府补贴了我们3万元。”陈华容回忆说,在新家中度过了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一个春节。

房子是建起来了,但一双儿女还在上学,丈夫石思明耳聋不方便务工,自己又患有糖尿病,如何发展,如何脱贫?陈华容一家又重新陷入了困境。

“我们因户施策,对他们家进行了教育扶贫、医疗扶贫、产业扶贫和低保兜底。”别昭君告诉记者,从去年春期开始,陈华容一双儿女的学费、书本费、食宿费全免,并对陈华容一家在产业上进行了大力扶持。“去年免费发放了300尾鱼苗给他们,养鸡、鸭都给予一定的补贴。”

如今,石思明经熟人介绍,在广州、泸州等地的租赁公司做搬运工,“体力活,辛苦钱,但日子确实好了很多。我都不晓得该如何感谢扶贫政策。”说起现在的生活,陈华容显得有些激动。

而让陈华容惊喜的,还有村里修建的广播站,配备的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等。自扶贫项目开展以来,兴旺村还建立了卫生室,配备乡村医生,贫困户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解决了贫困户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村里购买了健身器材,建立了远程教育站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而占地1000多平米的百姓大舞台正在修建中,预计3月底建成,在物质生活发展的同时还充实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国家政策非常好,困难群众亦无忧。协会引领群众跟,入股分红喜开颜。特色养殖鸭嘴鲟,优质水果塔罗科。水电电视户户通,条条道路俱宽畅……”随着兴旺村新谣的唱响,兴旺村将再次开启新的发展乐章。

新闻推荐

刘捷同志简历

刘捷同志刘捷,男,汉族,年2月生(岁),四川兴文人,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3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北京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区域经济)专业、辽宁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经济学硕士。现...

江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