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川南纳溪:千尺纤道在云间

华西都市报 2014-11-23 19:26 大字

明代观音阁

纤道

嘉庆碑

“搬不完的大渡口 塞不满的泸州城”

古巴蜀与中原的通道是川江,川江上的纤道成为舟船通往吴楚、荆湖的桥梁。在长长的川江纤道上,最险不过纳溪江安交界处的金鞭滩,1000余米长的依岩半而凿修的擦耳岩古纤道。

佛渡场·观音渡·大渡口

纳溪县是川江上的四大水运口岸之一,上有宜宾李庄码头,下有江津白沙口岸,中有大渡口和蓝田。明洪武年间,川江涨大水,从上游冲来一木雕观音造像,在金鞭滩沱中,久久不离去。岸上人家为之一惊一喜,惊奇的是,观音至此而不愿离去,一定选中了这方风水宝地;喜的是岸上人家正在岩头筑寺,备塑佛祖金身以祈平安之时,有观音大士从江上来。于是乎,七老八贤便率男女老少,跪请观音登彼岸,入庙取名观音阁,因这儿正好是江北去江南岸的济渡口,人们改叫观音渡。

明天启元年,即1621年,永宁宣抚司奢崇明率部攻纳溪,陷泸州,据重庆,围成都102天。其部攻占佛渡场,夺得观音渡,十万人马渡江,一路攻西川,一路陷泸州,据重庆。由于观音渡口南北两岸运兵、运粮、载客往返络绎不绝,人多、物资多,这儿成为纳溪与江安县之间最大的渡口,天长地久,过往行人改口称为“大渡口”了。

清康十三年时(1674),被张献忠毁的场又得以恢复。下江(江西、两湖、两广)移民入蜀填川,名门望族,商贾之人选中了川江岸的大渡口落户。到了乾隆初年,大商家邹观南,发现百姓渡江购物,很不方便,若是洪水天往返更是艰难,于是出资在大渡口正中街上建了榨油房、酒店、杂货铺。为了吸引顾客,凡进店沾酒打油者一人一个泡盐蛋、一把炒胡豆下酒,不要钱,一下子招来许多客人,经口耳相传,好多人来店打油买酒。有了人气,就有了商机。从此,大渡口先后修建了十多条商业大街。邹观南修了丰盛街、兴隆街,嘉庆年间又修了米市街、豆豆街、上河街、下河街、保庆街。其他乡绅,商贾于道光、咸丰、同治年又修了水井街、天源街、纤子街、半边街、来龙街、鸡市街。大渡口成为川江上著名的水码头。

每天一早,各处运来的大米、五谷杂粮、生猪、纤绳、草纸、篾货、陶绳、木材、药材、烟叶、茶叶、桐油、皮张、土特产品堆积如山,时有民谣称“搬不完的大渡口,塞不满的泸州城”。

擦耳岩上的川江古纤道

《四川通志》载,明代200多年间,每岁粮、盐、布和大宗物资由川江输出,荆湖物资又源源不断由水运入川,川江成为重要的水上通道。成化十七年(1481)四川参政吴彦华凿手爬岩,擦耳岩纤路,以利水运拉纤。纤道辟后,人得陆行,无风浪患。清康熙中,百万移民入川,溯江入蜀填川者多,川江水运又复苏。乾隆年间,朝廷开官漕,修纤路去危石,工匠云集,万斧雷鸣,日夜凿岩,以通纤道,溯江挽纤,立石栓舟船,纤道利步涉川……

为寻觅川江古纤道,笔者多次走访擦耳岩上保留至今的临江、岩半、羊肠纤道。擦耳岩位于纳溪与江安交界处的金扁担滩,岩高数十丈,依江岸而立,石岩绝壁于江岸,长达1000余米,古纤道在岩半凿开一线,宽处不足3尺,窄处人面向岩,爬岩而过,最险处凿有手爬的石凹,岩下是汹涌的长江滩口,水下乱石惊涛,发出雷鸣之声。

踏上这条长约1000余米的川江古纤道,犹似穿越川江滩险史,一步跟一步,小心,慢步地移动着,面岩、擦耳、往前看,不得往上看,更不能往下看,一小点、一小点地爬着岩壁往前。此时,对面来人了,有山歌传来:

“好个金鞭滩,乘客上岸帮拉纤,纤夫号子要人命,脚下羊肠一尺宽,为儿为女滩上走,千尺纤道在云间。”

这是纤道上流行的号子,也是纤夫命运演绎出的悲壮人生。歌者是为80岁的官二爷,他在纤道上营生了30年,这条纤道他太熟悉了,10岁时就因岩上人家日子苦,为活命下河拉纤糊口度日,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了机动的铁驳船,他才离开了纤道,每逢三、六、九赶大渡口场,他就来纤道上看一看,走一走,摸一摸那拴船的石柱,坐在岩壁纤台上看着江中上下大船从脚下开过。刚才那几句纤夫号子,又勾引起他年轻时在滩口挣饭吃的往事,令他不堪回忆。

陈鑫明 文/图

新闻推荐

江安县怡乐镇超额完成献血指标385例

华西城市读本讯(李秋红记者张勇)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宜宾市江安县怡乐镇获悉,该镇举办了一次无偿献血活动,共有485人参加,累计献血量达到4.9万毫升。据了解,怡乐镇每年举办一次无偿献血...

江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