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长宁县惊现沈万三后人
元末明初的财神爷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到云南后,其后人在哪里?这个问题以前一直是个迷。最近几年在贵州平坝、毕节、遵义陆续发现了其后人。笔者最近到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寻根问祖,发现了长宁沈氏祖谱。而根据祖谱记载,这支沈氏就是当初从吴兴郡的金陵(即南京)和无锡迁来的,也就是说,这一支沈氏肯定是沈万三的后人。这也是首次在宜宾地区发现沈万三后人。
一本神奇的沈氏族谱
2012年2月19日,大年二十八,星期日,阴。笔者和江安县的晚辈沈华春、沈小红、沈小刚一起到长宁县寻根问祖,寻找一世祖沈文龙生活过的神秘的沈家山,顺便拜访长宁沈氏家谱的主编沈泽明。
我们从江安县城一路向南开车半个小时左右,在长宁县城少年宫附近见到了沈泽明。他带来了他主编的沈氏族谱。这本族谱是手抄版,主要内容抄自清朝咸丰年间的祖谱,由于虫蛀,内容不太完整,部分字迹已看不清,只能用“X”代替。但是,在序言中有些重要内容得到保存。如:六世孙豁如,字器之,号桂亭,在序言中写到,“吾族周文王派衍吴兴郡名籍自金陵迁来西蜀”。在另一段文字中记载有“闻吾祖由江南常州府无锡县入蜀一支落长邑一支落永邑一支落南邑”。由此可见,这一支沈氏确实来源于吴兴郡南京和无锡。在这本家谱里还记载有沈氏祖辈的名人,如沈括、沈约、沈华、沈义伦等;记载有沈氏创伤的部分诗歌;记载有雍正己酉科中式第17名沈渊、道光己酉科中式第7名沈毓新(两位均为举人)参加会考的策论,以及2位主考的评语。从中可见,这一支沈氏通过求学求取功名,出了很多秀才、举人,成为当地旺族。令人遗憾的是,这本家谱收集的后人并不多,仅限于长宁县安宁镇附近。
一个神奇的80岁老人
经沈泽明的推荐和联系,我们又驱车20多公里,来到长宁县双河镇找到了沈氏文化名人沈勤功。这是一位刚过80岁生日的精瘦老人,虽然头发已全白,但眼睛不老花不近视,思路清晰,记忆力很好,说话很带文采。最难能可贵的是,80岁的他还经常从双河镇骑自行车来回长宁县城近60公里,经常参加全国各地的文化活动,经常创作诗歌散文。而且,他的父亲是鼎鼎大名的清末举人、四川大学的创办者沈宗元(沈与白)。按长宁家谱记载,沈勤功是六世祖沈朝旺的后人,但是再往前由于老谱丢失已失考。不过据沈泽明说,沈勤功与他是一个家族的,而且比他长两辈。如果确实是这样,那沈宗元、沈勤功就也是沈万三的后代。沈勤功热情好客,见到了我们远方来的族人,很是高兴,请我们在双河著名的葡萄井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参观了双河镇水窝村一队的沈家大屋基。
双河镇是以前长宁县府所在地,也是古代屯兵所在地。这里是当年讨伐元朝梁王的明军的屯垦地吗?这里的沈氏是沈万三的哪个儿子的后人呢?是沈香保的后代吗?
一座神奇的红色大山
午餐后,我们一行人继续向南到梅硐镇寻找沈家山。长宁县有四个沈家山,一个是安宁镇的沈家山公墓所在地,一个是安宁镇培风中学所在地,一个是梅硐镇天文村七社所辖,还有一个在天文村七社后山。哪一个是我们的一世祖沈文龙生活过的沈家山?这次有沈勤功带路,我们要去梅硐镇天文村沈家山实地考察。
从梅硐镇到天文村沈家山,也是到古石林的必经线路,正准备修路,现在是15公里山路,泥泞加崎岖。我们的底盘太低,包了一辆长安面车前去。沿途经过了险峻的凌霄山。这里是宋末抗元和川南红军游击队的根据地,山高林密,盛产楠竹,有一棵2000年左右树龄、需10多人才能合围的黄桷兰,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是躲避战乱的好地方。沈家山就在凌霄山对面,沈家山大屋基位于海拔650米处,现在是刘姓人家在此居住。根据家谱资料分析,这个沈家山应该就是我们一世祖沈文龙生活过的地方。
然而,这个沈家山与沈万三当初发配到云南有何关系呢?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长宁的人口仅余几百人,沈万三的后人在这里是怎样侥幸存活下来的呢?
历史之迷还待我们进一步解开。
沈云刚 文
百度百科资料:沈万三(1330年~1376年),男,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出生于平江府(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祖籍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湖州南浔),为明初苏州富商,富可敌国。曾出资修拓观前街,助朱元璋修筑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墙等,后被发配云南边陲。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
新闻推荐
董茂成,男,汉族,生于1969年12月,四川省江安县人,大学文化,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简历:1986.09-1990.07宜宾农校农学专业学生1990.07-1991.10江安县靖福乡干部1991.10-1992.10江安县原滥坝区公所人...
江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