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现场如何做到“一滴泥浆都不掉地”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6-30 02:26 大字

提到石油钻井,你会想到什么——轰鸣的钻塔,滚滚黑烟,刺鼻的油基泥浆?这些野外艰苦恶劣的景象也许还停留在很多人的脑海中。但如今,稻田旁,草原上,崇山里,身穿红色工衣的钻井工人往来作业,却再听不到震耳的轰响。这一切,在中石化中原石油的钻井现场成为了现实。

6月18日一早,四川珙县上罗镇七星村村民孙希勤,拨通了好友赵建党的手机。“赵书记,你们啥子时间再回来打井嘛?再喝一口七星村甘甜的山泉水嘛。”

一年前,这个“好友”还是孙希勤心中的一块“疙瘩”。去年,赵建党所在的中原石油工程公司70225钻井队,搬到了孙希勤家附近的长宁H14平台开钻页岩气井。由于当地村民以山泉水为生,孙希勤担心,打井会污染水源。

得知他的担忧,70225钻井队党支部书记赵建党主动找上门,讲解“泥浆不落地工艺与装置”,并邀请孙希勤到井场外的安全区,亲眼见证存在污染风险的钻井泥浆,从源头上就被牢牢“锁”在装置里。

“清水毫无污染。坂土就是普通的泥土,也没有污染。存在污染隐患的油基泥浆,早被‘锁’进了装置,并且实现了转井再利用,出现泥浆污染的几率几乎为零。”赵建党介绍。

看到“一滴泥浆都不会掉地”,孙希勤心里踏实了,相处下来,他和赵建党也成了好友。

“将先进的环保设备和工艺技术大量应用在生产中,时刻提升着我们环保工作的‘含金量’。”赵建党的话中透着自豪。

进入6月,四川泸县方洞镇雨锋村村民杨启亮的小龙虾又一次丰收了。而就在村旁,4支钻井队正同时打井作业。

“根本没得噪音,那些大机械运转起来,连个污水的影子都看不到,既不会污染稻田、鱼塘,也干扰不到小龙虾和鸭苗。”杨启亮等人的担忧消失无踪。

记者看到,作业现场,网电钻机取代了传统柴油钻机,嗓音、黑烟都没了。生产生活污水全部实现在封闭系统内流动,并圈进不同防污池,经过滤沉淀、净化、红外线杀菌达标后再次回收。

今年5月,四川页岩气田阳101H1-2井上首次以“零污染”电动泵组取代传统柴油泵组,开展压裂作业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原压裂”步入清洁的电驱时代。而这一产业升级的推进,也是公司做强环保、长远发展的“杀手锏”。

“环保,是效益,是民生,是职责,更是良心。”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陈惟国的话掷地有声。

新闻推荐

技术引领 突破蚕桑业发展瓶颈

何建梅(左)向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颁发获奖证书。□本报记者刘佳文/图人物名片何建梅,中国蚕学会理事、四川省...

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