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四个坚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严宏
宜宾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抓好示范引领,创建一批省、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区)、先进乡(镇)、先进村。珙县针对区域内土地石漠化严重的实际,在发展种养循环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过程中因地制宜做到了“四个坚持”。
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引导。一是坚持多规合一。完善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并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有机纳入整体规划,明确各自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二是坚持准确定位。坚持从示范区建设自身实际出发,邀请高水平专家团队高质量编制发展规划,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思路进行规划设计,引导示范区建设实现错位发展。三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所有建设项目与整体相适应、相协调,与既定规划相衔接,与定位标准相匹配,让科学规划引领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一是实施组织建设示范工程。成立上罗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综合党委,由9名镇村干部任党委班子成员,统筹负责示范区内各项工作;由示范区党委提名推荐、乡镇党委审核把关,向示范区内各村选派1名第一书记,专职负责区域内乡村振兴工作。二是实施支部标准规范工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乡村振兴融入到学习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全过程。出台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办法,投资20万元改造升级村办公阵地,推动示范区内5个村级活动阵地全面达标。三是实施党员先锋模范工程。实施“珙雁归巢”计划,加强“史进洪式”带头人队伍建设,回引优秀农民工党员15名;创建15户共产党员示范户,21名党员带头开展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产业发展等工作;成立“种养组”“服务组”“发展组”等5个特色党小组,建立4个党员责任区,带头开展黄金茶种植、生猪养殖、农产品销售等工作。
坚持产业主导,注重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进农业龙头公司,发展黄金茶、桑园和桑枝食用菌,实行“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生态发展”的种养循环模式。二是合理引进现代产业。充分发挥市外、省外等特色农业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年出栏12万头仔猪的七星村种猪场和年出栏6万头生猪的后营村现代化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生猪、肉牛养殖产业。三是持续推进融合发展。以农旅文深度融合为重点,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健康、文化、创意、体育、自然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对集中聚居点28户人家进行统一设计,拟发展民宿、特色商区建设,打造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让示范区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进入千家万户、销往五湖四海,让更多农民借助互联网创业致富。
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一是实现绿色灌溉。将种猪场、现代化养殖小区等养殖企业产生的畜禽粪尿进行生物降解,形成沼液,通过配套建设管网系统,用于示范区2000亩黄金茶园和5000亩桑园的科学灌溉。二是能源再生利用。依托农村废弃物综合治理及再生能源项目,通过日产气1万立方米大型沼气池、生物质发电站、污水处理厂和有机肥生产车间,对畜禽粪污和农田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形成“再生能源”,生产沼气、发电用于群众日常生活用气用电;制作有机肥,用于黄金茶、桑园以及林业综合开发。三是秸秆科学还田。通过专业化公司,将废弃桑枝、秸秆等农作物秸秆回收还田,用以发展球盖菇、羊肚菌等桑枝食用菌,既实现了废物利用,整洁了环境,又提升了产值,实现了环境维护和发展双赢。 (作者系珙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戎51岁的郭德权是珙县巡场镇河口村人,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早年为了生计,他和妻子刘明秀跟着别人学做腌腊...
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