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

宜宾日报 2019-07-22 00:57 大字

本报讯(张学玲)7月19日,珙县法院的三名法官及四名人民陪审员组成七人合议庭,对珙县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

2013年1月左右,经被告人何某、王某某从中介绍和提供帮助,唐某某(已判)购买了珙县罗渡苗族乡槽门村8组(小地名:槽门子)的4株桢楠树,之后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实施非法采伐并运输至翠屏区出售给魏某某(另处)、金某某(已判),何某获利2000元,王某某获利1500元。

2013年9月22日凌晨,被告人何某、王某某经与魏某某共谋后,将珙县洛表镇新庄村4组的1株桢楠树予以盗伐,由魏某某予以出售。何某获利1000元,王某某获利2000元。

2019年5月6日,珙县人民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公诉,同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珙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受检察机关的委托对二被告人破坏珙县地区中国特产珍稀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桢楠情况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方式等进行了评估。2019年7月10日,被告人何某、王某某与珙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签订了《生态修复协议》并缴纳了本次恢复性造林所需费用资金7740元。

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何某、王某某违反国家规定,明知是桢楠树的情况下而参与非法采伐的行为,已构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珙县法院当庭判决,被告人何某犯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被告人王某某犯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被告人何某违法所得三千元、被告人王某某违法所得三千五百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被告人何某、王某某共同承担生态修复费用人民币七千七百四十元。

新闻推荐

四川长宁地震户主外出避灾 小偷入户盗窃获刑五年六个月

四川宜宾“长宁6.17”地震期间,许多人都外出露宿避灾。珙县男子王某某趁机潜入地震受灾户周某某家中盗窃,被返回家中的周某...

珙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珙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