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基地的10个非遗体验项目

宜宾晚报 2019-07-11 11:14 大字

1、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是以大米、玉米、糯米、高粱、小麦等五种粮食为原料,在古传“陈氏秘方”基础上不断创新,如包包曲制曲工艺、跑窖循环、续糟配料,分层起糟、分层入窖,分甑分级量质摘酒、按质并坛等酿酒工艺,原酒陈酿工艺、勾兑工艺以及相关的特殊技艺等,使含淀粉或糖质的原料在微生物活性状态过程中发生酶的作用,而产出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具有中庸和谐完美品质的五粮液美酒的传统技艺。

2、江安竹簧

竹簧,是指楠竹内壁最里面的那一层,故又名“反簧”“翻簧”。竹簧天然色泽近似象牙,用它制作的工艺品色泽洁净无瑕,嫩簧娇润,宛如象牙,故又有“竹象牙”的美誉。江安竹簧的制作工艺流程,可分为原材料制胚、工艺品造型、绘画与雕刻、打磨与涂饰等工序。

3、大坝高装

大坝高装起源于清康乾时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坝民间常以高装表演祈求国泰民安。高装属于“抬桩类”民间艺术,是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表演为一体的民俗活动,融合了客家人和“两湖”、“两广”人及兴文大坝人的民俗风情、宗教文化、僰苗文化。集 “奇、险、雅、美”等特点的大坝高装,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兴文的一张靓丽名片。

4、苗族蜡染技艺

蜡染,古谓之蜡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珙县苗族蜡染主要分布在位于珙县南部山区的罗渡苗族乡,主要有调蜡、碾布、绘图、渍染、去蜡等工序。制作工具比较简单,主要有蜡锅、蜡刀、熨石、案板、染缸、清水锅等。珙县苗族同胞常将蜡染成品做衣饰、百褶裙、围腰、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蚊帐等,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间手工艺。

5、珙石雕

四川宜宾珙石雕可追溯到西周时代。珙石色泽黑亮,触之即生冰凉之感,有“墨玉”之称,珙石雕更是精妙绝伦,形态百样,古时的珙县人就用珙石雕进贡朝廷。2007年,珙石雕被列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珙县麦秆画

珙县麦秆画在珙县流传千年,古代僰人最开始将麦草编织或绘制成花鸟、动物图案,用于辟邪、祈求来年丰收以及家居装饰,但大多制作粗糙。如今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复杂得多,从田里收集来的麦秆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根据画面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成画,制作出的产品形象逼真,既表现古朴典雅而又体现出富丽堂皇的韵味。

7、苗族刺绣

苗族刺绣以其浓厚的民族风格,美观夸张的构图,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于世。珙县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丰富,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

8、思坡醋传统酿造技艺

思坡醋因其产于市境岷江北岸思坡声而得名,相传创制甚早。思坡醋是四川晒醋的典型代表,始于唐宋,明代初具规模,近代多以小麦为主要原料,配108味中药,承古方而又兼取四川境内各酱园作坊工艺之长精心酿制而成。其特点是酸味适度,用中药而无药味,鲜香独特,且具提神健身之功效。1983年荣获四川省和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年产数十万斤,经常供不应求。

9、叙府龙芽茶传统制茶技艺

叙府龙芽茶传统制茶技艺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从海拔600-1350米高山茶园中采摘优质独芽鲜叶为原料,采收的鲜叶原料分不同品种和大小分类摊放。经过30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具体分五大工艺流程:摊放、杀青、初烘、做形、干燥,其五大特点分别是“形美、色艳、香雅、汤绿、味鲜”。

10、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

“川红功夫”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以海拔800-1010米高山茶园中的优质芽叶为原料,经过30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具体有四大工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制成后的川红工夫茶,身形紧细、满披金毫、滋味甜醇、回味隽永,并且香气层次丰富,带有独特的橘糖香和甜蜜果香。

晚报综合整理

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