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一票难求”的小小火车票

宜宾晚报 2018-09-17 10:30 大字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40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印证着时代的进步和变迁。

72岁的张启凤是位“老铁路”了,火车站上很多岗位她都干过,虽然早在1998年就从铁路上退了下来,但她和铁路40年的情缘,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的发展。

■ 一身煤灰的“顺风火车”

1980年,30多岁的张启凤因为工作调动,进入到内江车务段巡场火车站工作,从此,火车便成了她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珙县巡场镇是个矿业重镇,煤炭资源极其丰富,铁路修到这里,多半也是为了方便煤炭的运输。经过这里的火车基本都是来运送煤炭的,客运列车很少。由于家住在金沙湾,工作地点又在巡场,张启凤每天上班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虽然早出晚归,但铁路上的生活也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每天在忙完车站的工作之后,下班时间偶尔能遇上从巡场回金沙湾的火车,那时候,搭乘顺风火车回家便成了常有的事。”张启凤回忆说,那时的火车还是蒸汽火车头,烟囱“突突突”地冒着白烟,绿皮车厢里的木质靠背座椅,火车行驶全靠煤炭的燃烧来驱动。有时能遇上客运列车便是最幸运的了。很多时候只能搭乘“闷罐车”,车头上的工人不断地往煤炉里添加煤炭煤渣,火车便轰隆隆地开动起来,那些未燃烧完全的煤灰渣随着行驶的火车从前往后飘散,从巡场到金沙湾一段不长的距离,往往都是惹得一身煤灰才能到家。即便如此,下班如果能搭上顺风回家的火车,在当时看来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了。从车站伙食团、采购、装卸工、仓库保管员、财务室出纳……张启凤在铁路上一干就是几十年,铁路的变迁也一直留在她青春的记忆里。

■ 从排长队买票到掌上购票

以前,铁路职工探亲、出差都会有“全年定期”“临时定期”“探亲乘车证”“出差乘车证”等乘车证,铁路职工必须要“三证俱全”方可免费乘车,不仅不用排队买票,进出站还可以走车站通勤通道,很有优越感。2000年后,铁路职工不再享受免票,出差探亲只能和普通乘客一样排长队买票,如果遇到春运,更是一票难求。“那时我有一个朋友工作经常出差,以为我在铁路工作买票方便,每次都让我帮他买票,其实他根本不知道,当时我们买票也是需要排队的,有次我帮他买票都排到了深夜,后来他知道情况了后,才没有经常叫我帮忙了。”张启凤回忆说,即使是铁路职工,也并不能享受太多特权。那时的交通还不太发达,坐飞机的人很少,火车票相当紧张,不要说是一张卧铺票、硬座票,就是一张不带座位的站票,也要排起长队才能买到。

最近5年,随着“客运提质计划”的实施以及“双网”联合,熬夜排队买票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全国各地的火车票都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在网上提前预定,乘客到车站凭身份证就可以取到车票。这几十年,铁路交通的变化大家都有目共睹,而高达200多公里时速的高铁在张启凤看来,就是铁路交通带给人们最大的福利。“高铁的站台和车门地面一样高,不用像以前还要费力地爬上很高的列车台阶,上车后全程对号入座,车厢内干净整治,没有了拥堵,列车跑起来又快又稳,没有了“咣当咣当”的声音,整个列车禁止吸烟,没有呛人的烟味和煤烟味,原来要坐两天一夜的车程,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直达,变化太大了。”张启凤谈论着高铁带给我们的便捷。2018年底,成贵高铁开通在即,高铁离我们越来越近,到那时去成都、贵阳出行更加方便。

40年来,一张小小的火车票折射出我们国家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高铁、动车改善人们的生活。从时速二三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两三百公里的高铁;从“一票难求”到“说走就走”;从“彻夜排队”到“掌上购票”,这40年,铁路交通的成就有目共睹、成效斐然,也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最好诠释。

(图片由张启凤提供)

新闻推荐

远能集团顺利中标 珙县“三供一业”项目

晚报讯近日,远能集团公司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顺利中标珙县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供电分离移交改造工程(芙蓉...

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