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记珙县仁义乡中心学校斯栗村小教师张喜林

宜宾日报 2018-09-16 01:07 大字

[摘要]——记珙县仁义乡中心学校斯栗村小教师张喜林

编者按:

三尺讲台育桃李,四季耕耘不辍息。近日, 翠屏区棠湖学校高级教师唐之金、珙县仁义乡斯栗村小学校一级教师张喜林等15名宜宾教师被省上评为优秀教师。今日起,本报特推出“优秀教师风采”栏目,集中展示宜宾市部分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分享他们从教的经验和秘诀,鼓励广大教师学习先进,争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同时,也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 陈玉霞

珙县仁义乡中心学校斯栗村小,是一所仅有46名学生的普通乡村小学。多年来,怀揣着教书育人梦想的张喜林曾有机会到更好的学校任教,可他却仍旧选择扎根这里,甘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在斯栗村小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播撒着希望的种子,为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点燃希望。

不忘初心 坚守岗位三十载

1962年出生的张喜林已年过五旬,今年,是他任教的第36个年头,每每谈及教师这份职业,张喜林牵挂最多的便是老家所在地珙县仁义乡的孩子们。

张喜林初次站上讲台的地方就是珙县仁义乡中心学校斯栗村小,期间,张喜林虽曾被调往珙县仁义乡中心校初中部任教,但当他听说斯栗村小教师匮乏时,他却毅然决然地放弃各方面条件都更好的珙县仁义乡中心校初中部教师一职,回到了自己教师生涯开始的地方——珙县仁义乡中心学校斯栗村小。

回想起30多年前,彼时的斯栗村小校舍环境简陋,而如今,不仅校舍大变样,学生们还有了崭新的操场。现在,全校总共有46名学生,3位教师,而张喜林算得上在这里任教时间最长的教师。谈及为何愿意在这里坚守,张喜林朴实地说:“我一心想把乡村的娃娃教好,培养好,为祖国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张喜林看来,村小如今硬件条件好了,更重要的是师资,如果村小缺乏教师,孩子们可能无法就近入学。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即使到了退休年龄我也仍然希望可以再坚守几年,为乡村教育力所能及再贡献点薄力。” 张喜林说。

以校为家 教研教学结硕果

张喜林除了是斯栗村小的一名数学教师以外,他同时也是斯栗村小的负责人。多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常以校为家。

每天早上, 张喜林总是早早地前往学校,下午4点半放学后,他却不急着下班回家,反而是趁着这段时间进行备课和自学,有时一不留神,他便已经备课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踏实刻苦的张喜林在教研教学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教育工作任务,为了拓宽学生思路,他还努力进行教学创新,一道题时常给出多种解题技巧。

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他也是成绩显著。在斯栗村小期间,张喜林每年学生的统考成绩都是全乡同年级前三名,他曾任教的其中一个班级,在升入中学后,有5名学生考入了重点大学。尤其是2016学年和2017学年,他所执教的一年级语文统考成绩全县同年级位列前十,数学全年级统考成绩同类地区村小第二名,这对于一所村小来说实属不易,而他自己也在全乡教师年度考核中总分位列第一名。

无私奉献 爱心帮扶育桃李

乡村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为此,张喜林经常义务为学生辅导。而对于学生的关爱,张喜林不仅仅停留于课堂,而且还将爱心帮扶延伸至了课外。

在宜宾地区第六届小学生数学竞赛,张喜林参照《全国小学生竞赛试题精选》 《小学数学巧妙解法100例》等书籍备课,无偿指导,从早上9点至下午4点,帮助参赛学生整整复习了一个月,最终全县33人获奖,由他指导的学生就占了15人,其中还有3人分获一、二、三等奖。

除了教育教学外,张喜林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2015年,学校周边地区新街二社贫困户李步海房屋失火,损失惨重,全家人无栖身之地,张喜林带头组织全校师生捐款,并带学生到其家中慰问。

张喜林希望,通过这种献爱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孩子们能够将爱心永远传递。

优秀教师风采

新闻推荐

七旬奶奶:孩子,快回来吧!

晚报讯昨(6)日,晚报新闻热线接到77岁的张云英老人电话说,从9月2日开始,她的21岁的孙子盲人袁小川,因为找工作的原因和她发生争...

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