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明:用歌词传递时代强音

宜宾晚报 2018-05-31 00:00 大字

读过或听过张学明作品的人,都有一个强烈的印象,他创作的歌词“钻心”,张学明自己也说:“好的音乐是没有地域限制的,要尽量使音乐钻入人们的内心,好歌词必须‘接地气’。”

从《春天的脚步》《小河水呀哗哗流》到《就这样走》《校园的夹竹桃》,从《盼望哥哥快回来》《花山谣》到《我心依旧》《又一个春天》……多年来,张学明一直热衷歌词创作。

张学明的歌词创作既是高雅的、民族的,又是通俗的。近日,65岁的张学明讲述了他的创作心得和艺术感悟。

◆让文字与音乐结缘

张学明是四川威远县人。小学高年级时,学校搞歌咏比赛,每个班都必须组队参加,但张学明却千方百计逃避,宁愿去守大门当“保安”,也不愿上台参加演唱。

“读中学时,四个高年级的学姐牵头组建了一个宣传队,她们集编、导、演、教于一身,把我们十几个从未上过台的毛头男女教会了唱歌、跳舞,并且还影响了其中好几个人的一生。”张学明回忆说,从那以后,自己爱上文学、诗歌,从中国现代作家萧红、鲁迅的作品,到外国作家普希金等人的诗,自己都一字一句细细品味。因为喜爱文学、诗歌,也痴迷于歌词创作,几十年来瘾头一直不减。

1971年3月,张学明和同伴们下乡当知青。

“爬上大卡车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感觉到胸中好像有很多很多的话语要说出来。那天,好高,湛蓝湛蓝的,没有一片云彩,那金色阳光又像喷泉涌动着落入整个车厢之中,落入了我们稚嫩的心里,蒸腾出芬芳的发酵气味,像酒。”张学明动情地说:“当时我大吼一声,居然唱出几句歌来——我们站在大卡车上,奔驰在马路上,啊哈嗬,告别姐妹,告别爹娘,我们像燕子似地飞向远方……”

下乡的第一天晚上,就着煤油灯,张学明拿起笔,写下了第一篇不知是诗还是歌词的作品——我捧出一个玫瑰的梦/掷给晨曦/让她在嫣红的光彩中燃烧/把心熔成一片纯洁/我捡回一个昏黄的梦/抛向大海/让她在湛蓝的海水里腾跃/掀起冲天的波涛……

在农村插队落户,顶风冒雨,战天斗地,喜怒哀乐尽在不言中,酸甜苦辣时时淌流在张学明心里。因为那时不懂歌词,也觉得写歌词很神秘,但每当情绪躁动时,张学明都情不自禁地写下一些似诗又似歌词的作品。

“在短短的四个月,写了好几十首。这些作品尽管粗糙,不成熟,却能真正地表达我当时的心情。”张学明说,这些文字都深深地烙着那个时代的印记,洋溢着那个时代的精神,表达了莘莘学子对党、对祖国、对家乡、对父母的赤诚之心和对生活、对未来的忧虑与向往。

1982年3月,张学明和其他音乐爱好人共同创作的歌曲《春天的脚步》《小河水呀哗哗流》《春雨密、春雨稠》和《责任田小唱》参加了首届“宜宾之春”音乐会。其中,张学明作词的歌曲《责任田小唱》获得创作二等奖,《春天的脚步》《春雨密、春雨稠》获得优秀奖,这三首歌曲也同时被收入由宜宾地区文化馆编辑出版的歌曲集《金江放歌》。

“对于我来说,这才算得上真正的创作歌词。”张学明说:“当时是把我乐坏了,极大地提高了我对歌词创作的兴趣,也更坚定了我从事歌词创作的信心。”

◆硕果累累挂满枝头

在珙县工作和生活了40余年,张学明有着多重角色。

张学明干过采煤工,做过工会干部,担任过宣传部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退休后,他的身份是四川珙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县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在多种身份中切换中,张学明不管有多忙,都坚持歌词创作。

如果说诗歌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那么歌词更是如此。生活永远是歌词创作的根基,好的歌词都是对生活最好的挖掘与开采,都是对生活最好的直面与诠释,都是对生活最好的赞美与歌颂。在珙县这一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张学明为情而歌,为爱而唱,用笔写下了或春桃灼眼、夏荷燃红、霞涂晖抹,或小桥流水、低吟浅唱、秀丽缠绵,或金戈铁马、飚风烈烈、壮怀激荡的音乐文学作品,也为古老的传奇珙县涂上了一抹抹斑斓的神韵。

一曲歌能给人真情力量。张学明常常总是把自己置身于现实和理想之间,提炼最为精髓的艺术价值。他的歌词创作,既有民族的传统方式,又在传统与时尚的交叉点上表现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其中,《魂系大山》《共产党人的胸怀》《托起太阳》等粗犷、豪放,气势磅礴;《我心依旧》《窗外小雨淅沥沥》《生日贺卡》《就这样走》细腻、柔婉,情感充盈而真挚;《在离蓝天很近的地方》《又一个花季》,表现出较强的文学功底。同时,为了写出好的歌词,张学明着眼于生活中寻常的小事,寻常的人物,以不同寻常的联想、感知、体验和视觉,使歌词丰盈而饱满,贴切而真情,唱来意味深长。

无论是单位搞文艺表演,县里的演出活动,张学明都是创作人员之一。他的作品也陆陆续续地在省市级音乐文学报刊上发表并获奖,其中《音乐天地》《音乐世界》《歌词月报》《西部词家》等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发表音乐文学作品200余首。特别是《就这样走》《校园的夹竹桃》《魂系大山》《追赶太阳》《我心依旧》《生日贺卡》《盼望哥哥快回来》《花山谣》等音乐作品先后入选《中国当代歌词选》《师颂》《21世纪初中国歌词精选》《千家歌词选》《当代中国歌词大观》《中国主旋律》《2004年中国歌词精选》等多部音乐文学作品集。2002年,张学明创作的歌词《我心依旧》获得了全国“主旋律”征歌比赛优秀歌词奖,其作品还多次获得宜宾市“阳翰笙文艺奖”。

◆创作需要倾注感情

有人称张学明是“红歌作家”,因为他的每一首歌词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中国时代的脉搏,体现出中国巨大的发展变化。

张学明说,经常有人问自己,你写的歌词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自己总是这样回答:写歌词就是写自己,把自己的感悟写进去,创作中倾注感情,就能写出感人至深的好歌词。

《托起太阳》的歌词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张学明切身感受着中国城市面貌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让他感受到“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履程,中国迎来世纪的春风”,“鲜红的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是我们众手托起的辉煌/辽阔的大地澎湃着春潮/那是我们祖国豪迈的歌唱……”《托起太阳》的歌词由此产生。

“我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作品贴近生活,拥抱生活。我们要去听生活的心跳,我们的脉搏要与生活的脉搏相接通,一起跳动。”张学明说,歌是借助曲谱而展示的一门艺术,是通过音响而达到传播的一种能量,作为一个歌词的创作者,一定要站立于时代的横断面上,透视世间的真善美丑,透析人间的真情大爱,时刻不忘在时代的潮水之中,去扬帆生命的轻舟,去搏击命运的远流。只有这样写出的歌,才能与这个时代相辉成映,体现出时代的声音。

张学明喜欢写歌词,也喜欢创作诗歌。

“我对中国文字情有独钟,一个字可以有各种解释,是千变万化的。我觉得诗能把中国精美的文字解析出来,再通过歌把它唱给大家,非常有意义的。” 张学明说,有人说歌词是能唱的诗歌,甚至把歌词当诗来写,这是看到了歌词与诗歌的孪生关系,但它们却是不同的艺术门类。简单点说,歌词应该具有诗的文学性,可又不得不受限于因为谱曲传唱所秉持的音乐属性和通俗性。因此,创作歌词,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既要有诗味,又要有歌味,寻求诗与音乐的珠联璧合。

对于诗歌和歌词的创作,张学明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诗歌讲究意境,歌词同样追求巧妙的构思、新颖的角度和深邃的立意;诗歌讲究语言,歌词同样重视字、词、句的锤炼,一样要求凝练、含蓄、新鲜、深刻;诗歌追求题材的广阔,歌词同样力求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情感。

张学明说,过去20多年里,自己一共创作了近500首歌词,未来,自己将努力创作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

新闻推荐

四川珙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

四川珙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珙县农商银行)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召开珙县农商银行2018年股东大会第...

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