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污水见花园 ——走进宜宾首座环保型、高标准、花园式污水处理工厂

宜宾日报 2018-05-24 02:46 大字

[摘要]——走进宜宾首座环保型、高标准、花园式污水处理工厂

宜宾市杨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沉池。

□本报记者 陈戎 文/图

提到污水处理厂一词,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臭气熏天”的画面。然而,在临港开发区白沙湾街道凉姜沟,有这样一座污水处理厂,这里绿植遍布,满眼青翠;既看不见污水,也闻不到臭味,让人感觉置身于花园一般——它就是由宜宾海天水务有限公司承建的宜宾市杨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在全市县(区)16座已投运污水厂中,杨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是宜宾市首座环保型、高标准、花园式污水处理工厂,也是宜宾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昨(23)日,记者走进该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详细打探。

污水处理厂告别“臭气熏天”

走进宜宾市杨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记者发现这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像一个花园。

我们要做的,就是严格贯彻绿色、降噪、除臭、卫生等环境保护理念,力求人们走进污水处理厂就像走进一个花园,彻底颠覆人们对污水处理厂脏、臭的看法。”宜宾海天水务有限公司、珙县海天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秋林说,整个厂区采用加盖方式建设,把绿化、噪音控制、除臭消毒及卫生防护放在首位。地上除办公楼外,其余全部为绿化或花园生态型设计,这不仅能美化污水处理厂的形象,也能有效地与长江景观大道绿化带融为一体。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将运至污泥集中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进厂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全部在封闭的环境中运行,产生的异味将直接进入厂内除臭系统进行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与影响。”李秋林说,相较于传统工艺,新的处理工艺产生污泥少,且无臭味,彻底改变了“一群灰色构筑物,一片黑色污水面,一股臭气空中散”的印象。

污水的“清白”之旅

每天城市下水道里浑浊、散发着刺鼻臭味的生活污水,都会汇集到污水处理工厂,经过十几道工序、10多个小时处理“洗白”,污水变得清澈透明,最终排入岷江,成为岷江的补水水源。

在杨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大门入口,张贴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图”——进水口、粗格珊、提升泵、细格栅、曝气沉砂池……通过这些步骤和工序,又脏又臭的污水脱胎换骨,重获“清白”。

李秋林告诉记者,在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设备噪声如污水泵、污泥泵、除砂机等均设在室内或者地下,鼓风机房等采用隔音材料、隔音门窗等隔离噪音。对于项目处理工艺在格栅、生化池及储泥池等多少会有一些异味产生,污水处理厂采取了对主要异味源加盖密封、设置负压收集系统及生物除臭装置等措施,确保厂界废气达标排放,同时加强异味源收集系统及生物除臭装置的日常维护管理,确保正常运行。此外,污水处理厂还按要求在各异味源边界外设置100米卫生防护距离,并在污水处理厂场界外划定200米用地控制范围,今后在卫生防护距离和用地控制范围内都不得建设住宅、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设施。

“前期工艺的繁琐,就是为了后期能打造一个真正环保型、高标准、花园式的污水处理工厂,为保护母亲河长江生态和全市节能减排工作作出努力。”李秋林表示。

日处理污水5.5万吨

据悉,该项目于2016年9月6日开工建设,厂区占地面积约41968平方米,总投资1.83亿元。包括了综合办公楼和主厂房两个部分。项目设计处理生活污水总规模12万吨/日,主要收集宜宾市老城区(含中坝)、旧州、菜坝、白沙西片区等区域城市生活污水,采用改良型A/A/O工艺为主体的生物滤地除臭工艺+D型滤地+消毒,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这也意味着,在杨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服务的宜宾老城区、上江北、临港西片区等区域,不达标污水将不再排入长江。

“去年6月29日13:10分,杨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启动联动调试,开始通水试运行,目前,污水处理量已达到5.5万吨/日,累计处理污水总量达1500万吨。”李秋林说,目前,他们的部分水质已达到比一级A标还高一个档次的——地标Ⅳ类水标准。预计到2020年,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都能达到地标Ⅳ类水,将污水处理厂打造成真正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

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宜宾

新闻推荐

护航绿水青山 宜宾法检“两长”首次同堂办案

庭审现场本报讯(李妮记者李美琪文/图)5月10日,由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玉泉担任审判长,宜宾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蒋世林出庭...

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