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四十余个春秋演绎孝爱无边
王华丛在忙着家务。
□陈小芳 张钰笛 特约通讯员 罗沾 文/图
高县罗场镇公平村村民王华丛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的行为却极不普通,让当地人赞叹不已。她究竟做了什么?近日,笔者走近王华丛所在的村,了解其特别的故事。
孝顺公婆尽心尽力
“我的家庭真的很感谢她!”高县罗场镇公平村村民龙学忠一边帮忙收拾着新家,一边感激地说:“这一生,有她,我很幸运。”
龙学忠口中的她,便是王华丛。1953年,王华丛出生在云南省盐津县保宁乡(现属盐津县兴隆乡)。在亲戚的搭桥牵线下,21岁的王华丛嫁到了毗邻保宁乡的四川省高县羊田乡(现属罗场镇),成了龙学忠的妻子。当时,龙学忠的母亲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父亲患有佝偻病、风湿病,腰完全直不起来,已丧失劳动力。王华丛的家庭条件明显优越于龙学忠。但她没有计较,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龙学忠。结婚时没有彩礼,连婚宴食用的猪肉也是娘家都出了一半,这让龙学忠感激不已。
龙家虽是三兄弟,其余两弟兄还是单身,二弟还是聋哑人,龙学忠每天要早出晚归地干活,王华丛就把照顾公公、婆婆和家庭的责任扛在了肩上。
婚后次年,王华丛与龙学忠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坐月子前三天,龙学忠去邻居家借了一调羹猪油做饭给王华丛吃,婆婆拖着病恹恹的身子勉强照顾着她。三天后,王华丛便起床照顾两位老人和孩子。龙学忠去岳父家报喜,才从娘家人那里带回一瓷盅猪油供王华丛吃。有一天,龙学忠蒸了一碗蛋给王华丛补身子。王华丛想到身体虚弱的公公和婆婆,主动分了半碗蒸蛋给他们端去。看着眼前的这半碗蒸蛋,一向木讷的公公老泪纵横,跟她急了:“现在是你该吃……你要把身子养好。”尽管如此,王华丛还是坚持只吃了半碗蒸蛋。不善言辞的婆婆端着蒸蛋没有说话,却泪流满面。
渐渐地,王华丛孝顺公婆一事在村里传开了。
几年后,王华丛的婆婆去世了,龙家两兄弟也陆续结婚了。按理说,她可以轻松了。可是,兄弟和妯娌们都外出务工去了。这时,公公的病情愈发严重起来,已完全瘫痪在床。刚开始,王华丛还有点不好意思给公公换洗衣服。渐渐地,她就习惯了,每一次都是毫不犹豫地端起热水帮公公擦洗身子、换洗衣裤。
由于人老体衰、长期卧床,公公的身体生了褥疮。王华丛每天坚持为公公换洗擦药。这一洗,就是10多年,直到公公安详地告别人世。至此,王华丛已照顾了公公22年。
照顾脑瘫孙子不言弃
公公去世后,王华丛的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不久,她的大儿子成了家。家里有了儿媳帮着打理,她过了3年相对轻松的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3 年后,长孙降生。但很快,家人发现这个孩子有点不对劲儿,经医学检查,确诊为一级脑瘫儿。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劈向这个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顿时,一家人陷入无限的忧伤中。
“遇到这种事,光哭没用,我们要接受现实。”当时,已是46岁的王华丛擦干眼泪,坚强地站出来鼓励大家说,“以后照顾这个孙子的事情就交给我,你们放心地去做想做的事情。”
从此,王华丛担起了照顾这个孙子饮食起居的重任。
照顾一个一级脑瘫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王华丛起早贪黑,除了做家务、干农活,尽量做孙子喜欢的食物,让孙子吃饱穿暖。孙子不能自己动弹,为了防止睡觉经常压住的地方产生腐烂,王华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为他翻一次身。得益于王华丛的细心呵护,虽然孙子已“睡”了22年,至今他的身上没有一块溃烂的皮肤。
“我长这么大,只看到王华丛无怨无悔地照顾家人几十年。”该村村民龙均说,“换作是我,肯定都做不到。”
说起王华丛,该村村民龙凯旋情不自禁地翘起大拇指:“她对儿媳妇也好得很,就像亲闺女一样对待。”龙凯说,王华丛的大半生都在为家人无私付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农家妇女,不懂什么大道理,却坚毅地在平凡生活中义无反顾地扛起生活责任,四十多个春秋默默无言的执著,把孝老爱亲的人间大爱演绎得淋漓尽致。
“虽然我没读过书,但我都学会玩抖音了,每天有空都看看抖音,上面好的坏的都有,有看头……”坐在正在装修中的新楼房前,已是68周岁的王华丛一边为长孙清洗着衣服一边说,“现在社会越来越好,我没得啥子好多想法,有时间就想去外面走走看看。特别想明年和老伴儿一起去北京旅游,亲眼看看天安门、长城……”王华丛脸上充满了质朴的笑容,眼里憧憬着明天的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小芳)“邱元洪,这是你前两天没找到的包裹,我在镇上帮你找到了,特意给你送来。”11月2日,高县来复镇太平村“便民小骑...
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