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高县集体经济有了“升级版”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1-20 06:28 大字

稿件来源:周金泉

□本报记者 周金泉

高县自今年初提出村集体经济破零任务以来,该县村集体经济不断涌现 “升级版”,由过去简单、粗放地将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企业享受固定分红,走向多元化的创收盈利之路,加快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截至今年10月,全县50个贫困村集体收入达到人均19.5元,大大超过了人均6元的标准。

组建服务队四处招揽生意

“公司去年6月成立,当时种了400亩莲子,可以通过举办荷花节挣钱;今年2月我们又投入一笔产业扶持资金到一个业主的葡萄主题餐厅,享受固定分红。”11月16日,高县庆龄乡文武社区集体资产公司总经理赵远相告诉记者,“但是光靠这些,村集体收入有限。今年3月,我们就组织本村能工巧匠40多人成立了一支劳务服务队,外出承揽劳务工程挣钱。

赵远相介绍,文武社区集体资产公司承揽的第一单生意,是一个涉及5个村8个村民小组的人饮工程,由建筑公司提供原材料,集体资产公司提供总值143万多元的劳务。结果,劳务量太大,还分包了50万元给其他村来做。第二单生意是一个民办公助的道路工程,文武社区集体资产公司提供材料和劳务,这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赵远相说:“这些工程,请人多少钱、材料多少钱,我们都算得到。估计两单生意做完,公司可以挣三四十万元。”

尝到甜头以后,赵远相表示,下一步,村集体资产公司准备成立家政服务队,搞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这在农村的需求相当多。“食材都是由雇主提供,我们只提供劳务,从中收取一定管理费。”

产品供高校现货现结巴适

自10月以后,高县庆符镇丛木村集体资产公司就流转了20多亩土地,打造成都理工大学学生食堂蔬菜供应基地,目前正在扩建之中。这个基地成为丛木村集体资产公司的一大利润增长点。

丛木村自然资源比较匮乏,近年来,村集体通过吸引业主到村里流转土地从中收取中介费、出租山坪塘收租金、投放部分产业扶持资金到企业享受固定分红,这些收入毕竟杯水车薪。为此,丛木村集体资产公司今年与帮扶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达成了合作。

“我们的合作期为两年,由成都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向村集体资产公司下订单,组织高县的蔬菜及农副产品向学生食堂和教职工超市供应。”丛木村村支书严巨刚说,“订单从9月开始,每月下一次,我们根据他们提出的质量标准,每月组织两万斤蔬菜和高县的粉条、黄粑、叶儿粑、萝卜干、豆腐乳等农副产品进行供应。”

严巨刚介绍,村集体资产公司借了5万元做流动资金,至今已向成都理工大学供应货值达30万元的农副产品。成都理工大学4个食堂都开设了扶贫专柜,对蔬菜的需求量很大。这样,村集体资产公司干脆流转农户土地建立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准备种植莲花白、萝卜等时令蔬菜,明年开学即向学校供应。严巨刚说:“他们给的优惠政策是现货现结哦!”

多元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据了解,仅以高县50个贫困村为例,目前除20余个区位优势较差、自然资源不够丰富的贫困村仍单纯将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企业享受固定分红以外,其余大多数贫困村集体经济已经有了多元化的 “升级版”,这些村集体各显神通,或积极发展产业,或承接会议培训,或承揽工程、输出劳务,广开财源。

“年初,县上提出了村集体经济破零任务,若是光靠把仅有的一点儿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到企业享受固定分红,难以完成村集体经济达到人均6元的标准。而且,产业扶持资金终归是要还给国家的,拿产业扶持资金去享受固定分红是不可持续的,缺乏‘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始终不能壮大。”高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凉琼认为,“村集体经济必须多元化发展,充分激活资产资源、人力和产品等要素,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社会化服务,才能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新闻推荐

高县食药监局 “五个一”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本报讯(韩芳)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营造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近日,高县食药监局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主题,集中举办“...

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