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在朗诵中沸腾 ——访原创诗歌朗诵者周洪明
[摘要]——访原创诗歌朗诵者周洪明
周洪明□本报记者 谢畅
记者:母亲节您为大家朗读哪篇文章?
周洪明:朗诵的是诗歌《写给母亲》。母爱是世界上最纯净、最无私的情感,这首诗歌是对母爱的赞颂。
记者:的确是首感人肺腑的诗歌,请问是什么激发您的创作灵感?
周洪明: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带着孩子回到老家。母亲在种豇豆,见我们去了,急忙停锄回家,端出特意给我们留的鲜枇杷和干花生,他又去灶门间烧火煮饭。一会儿桌子上摆出几样我们喜欢的农家菜,大家热闹团坐,边吃饭边聊天。看见母亲忙碌操劳的身影,我内心忽然有了写作的感觉。我几下刨完饭,坐到房间窗下的书桌前,一口气写下这首《写给母亲》。
记者:给我们说说您的母亲吧。
周洪明:我母亲70多岁,住在乡间,能做简单的家务,有时还到田地帮忙干些农活。随着年龄增加,身体也带些病痛,好在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我们是多姊妹家庭,子女读书、成长耗尽了母亲及父亲全部青春及中年时光,待我们各自成家立业,双亲已逐渐衰老。几十年,他俩都呆在农村老家。等我们有了孩子,母亲只好来到城镇带晚辈,那样有5、6年时间。我的母亲同世界上所有母亲一样,一生辛劳和情思都为了子女,她们的爱最高贵、最纯粹、最深厚。
记者:两期朗读者活动,您都选择自己的诗歌,是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
周洪明:我想告诉大家,我有怎样的诗歌理想。情真意切的内容、天马行空的想象、错落有致的构架、舒畅和谐的韵律,就是我习诗的4大追求。朗诵是花,文本是树,而社会氛围和个人修养是文化沃土。我用自己这两首诗歌警示正在热闹的朗诵热:要创造出真正的文化高地,仅仅靠朗诵是不够的,还要用正确政策培育正宗、厚实的民族传统,用全民阅读引领素质提高,用安静的写作打造文学森林。
记者:周老师,您认为朗诵对于诗歌写作有意义吗?
周洪明:朗诵本身就是诗歌创作的组成部分,古代许多大诗人在创作新作后,也有高声吟诵的习惯。音乐美也是现代新诗的特点之一,提倡读起来要节奏跌宕、平仄和谐和音律顺畅。但随着对文本的过度重视,相当长时间诗歌的音乐性被忽略。从写作角度来说,要是你的诗作不适合朗诵,或者朗诵出来不美,说明还是存在缺陷。朗诵能将诗歌蕴含的美全部迸发,真情在朗诵中热烈地沸腾。它是创作的深入和延伸,能够促进诗歌创作提高档次和水平。
我在朗诵自己诗歌的时候,就从舒缓、柔情的音律中感受到了在沉默阅读中无法感受的美妙。整个身心好像回到写作的那个时刻和情景,文字又神奇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穿越时间空间,回到过去美好,使人精神抖擞,这可能就是朗诵对于诗歌的重要意义。
个人简介:
周洪明,出生于四川高县,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在《星星》、《散文选刊》、《诗潮》、《散文诗》等。已出版新诗集《情感高原》、长篇小说《坠落与升腾》、新诗集《春梦》,与人合著纪实文学《文坛泰斗阳翰笙》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蒋华明)4月14日,高县卫计局举办卫计系统办公室业务知识培训,全体局机关干部职工,医疗卫生单位办公室主任、负责文秘工作人员合计60余人参加培训。据了解,高县卫计局为全面提升全县医疗卫生单位...
高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