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普惠金融“活水”浇灌“三农”之树

四川日报 2014-11-19 11:45 大字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民。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三农”正逐渐演变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极的大背景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作为普惠农民、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重要金融力量,要引普惠金融活水,化解“三农”弱质性和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的矛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主要领导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当好“三农”金融服务生力军。

截至10月末,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已向103.96万“三农”客户投放信贷资金近1400亿元,占所有信贷投放额的41%。

思想认识重深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升级“三农”服务的思想认识上,不但要提得更高,而且要扎得更深,全面深化全行员工“三农”服务的思想认识。

引导员工看好“三农”市场。“三农”是国之根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在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客户下沉趋势基本明朗的情况下,尽快开拓农村金融市场“蓝海”,成为商业银行落实国家政策及抢占未来竞争先机的战略抉择。尤其随着“三农”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其中孕育着重大发展机遇。以新型城镇化为例,“住宅”城镇化带来房屋信贷需求增加,“创业”城镇化带来创业资金需求增多,“理念”城镇化带来金融需求业务品种增加,“生活”城镇化带来消费信贷需求及金融服务增多。

引导员工看清“三农”业务。新时期“三农”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化发展,是集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为一体的现代“三农”。“三农”虽然一直与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相联系,但是自中央开展“三权”(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权、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以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将有效改善抵押担保不足等问题。从邮储银行自身发展战略看,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邮储银行要提高差异化竞争优势,也需要充分挖掘“三农”业务的发展潜力,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特色资源开发、优质中小企业、新型城镇化项目及县域财政、社保等机构客户作为下一阶段升级“三农”金融服务的重点。

打造平台广渗透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使物理网点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电子渠道创新的能力成为未来银行竞争的焦点。作为全国金融服务网点最多的邮储银行,要围绕“四化”进程中新的金融需求聚集点,优化物理网点布局,并通过电子化、信息化打造“柜面服务+自助服务+代理服务+电子渠道服务+流动服务”的“五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走出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新路。

借力实施“惠农通”工程。要以物理网点为依托,以“绿卡通福农卡”为载体,以在邮政“三农”服务站、村邮站和农家店、小超市、电信移动运营商网点、新农合定点医疗服务站等场所布放电子机具为重点,为农民提供小额取现、查询、转账、消费、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便农”。要与新农保、新农合、涉农补贴等民生工程项目有效对接,为农民“养老钱”、“看病钱”、“补贴钱”安全高效地归集、发放和管理建立“直通车”,推动国家惠农政策有效落地,实现金融“惠农”。

前瞻布局互联网金融。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符合国家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政策方向,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驶上快车道也使其成为可能。要线下业务线上化,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结合“三农”不同客户群体需求,加快研发设计个性化的电子银行产品。如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具有集团理财、现金池管理、代发工资等功能的企业网上银行。要向移动金融转型,重点发挥移动支付和手机终端的渠道作用及客户获取作用,按照互联网金融“便利、快捷和强调用户体验”的精髓全力打造一站式移动金融开放平台,以较小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践行在农村区域的普惠金融服务。如适时推出依托移动终端的网上贷款平台系统,为客户提供7×24小时贷款网上申请、预审批、进度查询、咨询交流等服务。

创新模式求共赢

要有效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大力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农村经济稳定和农民增收,探索建立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三农”服务新模式。

搭建批量服务模式。要做好“一贴近,两结合”工作。“一贴近”即贴近政府,重点加强与各级农工委、农业、林业、粮食、畜牧等涉农部门的对接。“两结合”即结合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着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的链式开发;结合科协、农技协等协会组织,充分利用“大数据”筛选优质行业和客户。要积极构建银行+政府+企业+农户、银行+协会+会员+农户(商户)、银行+合作社+农户、银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银行+担保公司+农户(商户)、银行+市场商户等平台模式,批量化经营。

在四川彭山县观音镇果园村,一说起邮储银行,当地几位果农都感慨:“以前我们既没有技术也没有钱,但是现在果园村葡萄协会成立后,帮我们解决了技术问题;再通过协会的搭桥,邮储银行又帮我们解决了‘票子\’问题,让我们对葡萄园以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果农们的喜悦,正是得益于邮储银行四川分行与科协共同打造的“银会合作”新模式。

目前,在邮储银行的信贷支持下,该协会种植葡萄品种达36个、面积6000余亩,带动周边乡镇种植10000余亩,解决了当地近50%的农村劳动力就业,2013年产值达1.7亿元,实现人均纯收入14389元,比四川省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多1倍。

推行集中支农模式。重点要实施“支农惠民行动计划”七项工程。

“基地建设工程”,选择相对集中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进行重点扶持,逐步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目前,邮储银行四川分行根据总行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三大发展战略”,结合四川省情,正围绕“八川”做文章,支持川猪、川茶、川酒、川林、川烟、川菜、川果、川药等一批“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基地,树立“邮储银行服务‘三农\’示范基地”的品牌。

“龙头带动工程”,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中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其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和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农村流通工程”,与“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相结合,重点支持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产地小型农产品集散市场、集配中心、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建设。

“特色资源开发工程”,重点支持都市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多功能农业进一步发展。

“创业就业惠民工程”,联合人社、财政、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促进创业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重点支持回乡创业农民工、农村青年、留守妇女创业就业,使其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和邮储银行的成长型、战略型客户。

“美丽新村工程”,围绕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在新村聚居点、新农村综合体、旧村落改造和传统民居保护及其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金融产品和特色融资解决方案。为支持四川巴中市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巴山新居”工程,邮储银行四川分行推出了“巴山新居”新农村建设小额贷款专项产品,无需抵(质)押,仅采取保证或联保方式,最高可贷8万元,期限最长达3年。截至目前,“巴山新居”小额贷款已累计发放1600余笔,金额逾亿元。

“金融扶贫开发工程”,以汇聚部门政策合力为支撑,扎实开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结合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进行***、产业扶贫、定点扶贫,增强金融对贫困地区的“输血”、“造血”功能。2014年6月,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同省委农工委签署合作协议,计划2014~2018年对四川“三农”领域进行信贷投放,总额将超过1200亿元,着力提升四川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新农村建设进程。

创新产品接地气

产品是商业银行做好服务的基础,没有好的金融产品就没有好的“三农”金融服务。要建立“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努力打造邮储银行服务“三农”的专属品牌。

打造特色农户金融产品。小额农户贷款是邮储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一面旗帜。要发挥邮储银行信贷员熟悉农村、了解农户情况的优势,按照“一行一品”、“一行一式”的思路,持之以恒地丰富小额农户贷款产品体系,并推行“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农户信贷模式,重点支持种养“产业户”、生产加工的“规模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户”以及长期合作的“信用户”,更好地发挥农户贷款的富农功能。截至2014年10月末,邮储银行四川分行涉农小额贷款产品创新达52项。要加快推动农户贷款业务转型,实现从单一信贷向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转变。顺应新型农民消费升级趋势,为农民提供投资理财、购房买车、教育旅游等多样化金融支持也将是邮储银行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打造综合产业链金融产品。要围绕“大三农”,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度引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抵押,充分发挥信贷“授信、利率、信用创造”三个杠杆功能,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上下功夫。要优先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一县一业”、“一县一品”特色产业。要在“全产业链”战略的引领下,深耕特色产业领域,以“客户资源深度整合营销”模式为客户提供存贷款、现金管理、电子银行、交易金融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综合价值贡献度。2014年年初,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制定了《“三农”贷款服务营销模式升级试验区实施方案》,在全省各分(支)行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确定一家支行、选择一个涉农产业链、设计一套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推广一个授信产品、开发一个(组、批)涉农客户,在特色农业产业链综合营销模式探索上取得一定成效,先后成功开发了新希望集团、通威股份、吉峰农机、省粮协等产业链龙头企业。

健全体系强支撑

完善组织架构体系。要积极探索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实行总行、省分行、市州分行管理部门“三级督导”、县域支行“一级经营”的事业部管理架构,对纳入“三农”事业部的县域支行实行政策指导、财务核算、信贷规模、绩效考评、风险监控、拨备核销等“六个单独”的运行机制,确保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专门的资源、专心致志做好“三农”金融服务。邮储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生力军,要积极实施重点县域特色支行推进计划,打造“三农”市场拓展的“桥头堡”。比如要“营销下沉、管理上收”,提高县域支行的市场响应速度与市场搏击能力;探索创新县域支行正向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其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健全风险防范体系。相比城市金融,农村金融依然存在信用环境较差、有效抵(质)押物较少、信贷管理受“熟人文化”影响等问题。一是要开展创建信用村(镇)、信用市场(街道)活动,逐步建立起电子化农(商)户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信用环境。二是要编制“三农”信贷操作手册并植入审贷系统,详细规划各类业务调查、审查、审批的要素、方法、程序,提示主要风险点并提出相应风险控制方案。三是要在明确各类业务风险容忍度和免责条款的基础上,对“三农”信贷业务全面推行包放、包管、包收,同时,绩效工资与贷款的质量、效益、规模挂钩的“三包一挂”责任制,并从严进行考核兑现。四是要形成“三农”风险有效分担补偿机制,努力推动各级政府设立农业担保公司、涉农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等。

总之,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既是针对“三农”问题进行“补短板”,也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杠杆”。针对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阻碍,以“三农”为支点,以金融为杠杆,撬动的绝不仅仅是“三农”本身。

(文、图由邮储银行四川分行提供)

新闻推荐

可落实带薪假探望父母

探亲假暂不能每年休□本报记者刘春华[网友呼吁]我在成都工作,父母不习惯四川的生活,都住在东北老家。我是独生子女,现在规定结婚以后,四年才有一次探望父母的探亲假。法律规定对父母要“常回家看看”...

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