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8-04 06:11 大字

□熊章瑞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捕虾网内,无数小龙虾翻腾跳动,生机勃勃,周边游客正悠闲地拿着钓竿垂钓……这是长宁县铜锣镇李子河村特有的景象,也成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

“如何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一直是我们村‘两委’思考的问题。”8月3日,李子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卢晓军告诉笔者,该村由原高潮村、大坝村、中联村合并而成,整个村因地理环境、地形面貌等原因不适宜发展工业,原建制的大坝村拥有优质的水源环境,特别适合养殖小龙虾,并且养殖成本也比较低,于是决定由村干部带领农户外出考察学习,借鉴一些宝贵的经验。

为大力推广小龙虾养殖,村“两委”决定引进懂行的大学生,搭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平台,通过校地合作、新技术推广等模式开展养殖。自主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周先华,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三次养殖试验,成功掌握了生态稻虾养殖技术,2018年成立虾业养殖合作社,开始规模化养殖。随后,周先华又通过“基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养殖面积200亩,实现了年产龙虾7万余斤,年产值140余万元,年利润70余万元,带动5个农户一同发展。

而在李子河村的另一边,800余亩的李子林已全面挂果,一颗颗饱满的李子果挂在纤细的树枝上,十分惹人喜爱。村民胡进金说,现在再也不用将水果挑到15公里外的县城去卖了,顾客们都在电商平台上下单购买,而游客如果来现场采摘,果农只需要在一旁称秤收钱就行。

2015年,在时任高潮村党支部书记、返乡创业农民工卢晓军的带领下,当地群众共同发展茵红李产业,现在年产量已达到600吨,年产值约240万元,年利润约100万元。

虽然茵红李的丰收给村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但随着市场上茵红李逐渐饱和,如何扩展新的市场又成了村“两委”重新思考的问题。在原有茵红李的基础上,他们又尝试种植了一些新品种,如蜂蜜李、特大茵红李等,希望通过品果节、赏花节等主题活动,提升当地名气,吸引更多游客到来。

“我们将继续整合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李子种植、小龙虾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卢晓军表示,将依托全村生态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健全村级纪检监督体系,做好村级建制调整“后半篇”文章。

新闻推荐

立足家乡建设 新生活迎风起舞

□史诗雨特约通讯员宋成均长宁县长宁镇两合村已脱贫户袁德祥是个不幸的人:曾经因不慎摔断腿成了残疾人,女儿又被诊断为...

长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长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