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把荒山变成“聚财坡”
晚报讯 乡村振兴,人才是保障。近年来,长宁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带动为主线回引优秀农民工,培养优秀返乡农民工作为村支两委后备人才,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积极破解乡村振兴人才保障问题。
■ 荒山变成“聚财坡”
近日,笔者在长宁县委组织部、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有关人员的带领下,到古河、开佛等地了解回引优秀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
古河镇保民村坐落在崇山峻岭间,因地处岩区,交通闭塞,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古河镇通过回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保民村支书杨小红放弃了外地务工稳定的收入,回到家乡带头搞起了种养殖业。
“我们找准了发展种养殖业的问题和阻力后,就想法去解决。”杨小红表示,由于村上缺人才、缺项目、缺开拓精神,导致了全村的相对落后。
找准问题,就要寻求出路。通过前期考察论证和项目比选,2018年初保民村成立专合社,从贵州引进蜂糖李树苗,通过土地流转,把1000亩荒山开垦成李子林,这种蜂糖李个儿大、含糖量高、口感佳,深受市场青睐。项目引进让村民脱贫奔康有了盼头,村集体经济发展也明确了目标。
杨小红说,找准项目后,他们就充分发挥在外务工人员的优势,让有一定经济实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把经验和资金带回来,带动大家共同发展。
今年栽种的蜂糖李明年将陆续挂果,这每一棵树苗都饱含村民致富希望。而在10多公里外的开佛镇佛梨村,返乡创业的陈春担任该村村支书,眼下正是黄花梨采摘上市的好时节,山坡上万亩果园年产水果3000万斤,依托佛来山风景区,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水果从树上摘下,转手就能变成钞票。
“佛梨村海拔落差有300米,早晚温差大,有利于梨子糖分沉积和口感形成,非常适合种植梨子。”陈春说,2013年他还在广州打工,年底回家时,镇党委领导与他交心谈心,希望他能回乡为家乡老百姓服务。于是,他结束了打工生涯,回乡在村上当了一名村干部,并利用老家的房子开办农家乐,用自家的承包地种植甜梨。目前全村主要产业为水果、农家乐等,2018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9200元左右。
创业致富有了领头羊,选准方向走对路,荒山坡变成了“聚财坡”。佛梨村全村548户1780人,最后的28户贫困户2018年年底就全部脱贫摘帽了。截至2018年底,该村已有50多名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其中有9名是党员农民工,返乡回来的农民工中有4人开办起了农家乐,20多人搞起了水果种植,其中种植规模在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12人。
“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陈春表示,佛来山正在创国家级4A景区,基础设施提升了,游客多了,梨子的销量和销路也就大了,价格也会上去的。
■ 党建凝聚农民工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截至目前,长宁县共回引优秀农民工1212人,担任村干部265人,培养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214人,农民工后备干部479人,返乡农民工成功创办蜀南花海、民主花椒、藏香猪、蜂糖李等创业示范基地,进一步破解了乡村振兴难题,充实了农村发展力量。
“我们将积极探索建家、回家、安家、兴家的‘四家’农民工党建模式,持续用力把优秀农民工吸引回来、使用起来,吸纳进村干部队伍。”长宁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农民工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的思路,在农民工党员较集中的地区和单位设立党委、党支部,相对较少的单位建立党小组,把优秀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引回家乡创业,把返乡创业农民工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为长宁科学发展、乡村振兴贡献组织力量。
宋成均 文/图
新闻推荐
晚报讯日前,长宁县为了更好的保卫蓝天和保护生态环境,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加强辖区食品安全餐饮行业的监管,推动经营...
长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