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辑宁楼的风

甘肃日报 2017-01-19 00:00 大字

辑宁楼的风

□石颢

辑宁楼的风,清澈,明净。携带着五谷的芳馨,花木的清芬,翰墨的浓香,怀揣春花秋月,喃喃着前朝旧事,从五代一路悠悠而过今朝,又从今朝悠悠而至将来。

辑宁楼孤守于今宁县县城老城区的胸膛上,曾为宁州府府署的大门门楼。如今,它既张扬着宁县悠久历史文化,又彰显着宁县经济、社会、文明的进程。它的记忆里珍藏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于宁县历经一番阵痛之后又和平共处,融合发展,拓出一方既农又牧新天地的场面,又保存着一切血与火的撞击在宁县遗留的难以被时光洗刷的痕迹。从它诞生时始,基于权位、金银、宝物、土地、人口、牲畜掠夺的延绵不休的战争,无不被它回收在自己记忆的回收站里,哪怕时光里的风雨雷电把它蹂躏个粉身碎骨,它的残骸上依然写满过往的血雨腥风的苦难史。它的缔造者,便为它取了辑宁的威名。辑者,安抚,安定之意也;宁者,宁州之简称也。它的缔造者是要以宁州安定太平,来赢得举国的国泰民安啊!历史却让这好梦迟迟地到了二十世纪40年代末才得以成真。

现在说它是历史遗迹也罢,言它属人文名胜亦好,都挺中肯。相对宁县这方古土来讲,都是历史文化的真相。于宁县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我,每次拜谒它,非得在它典雅逼仄的内外盘桓良久,因着对它虔诚的景仰。

这是个满目杏花雪、油菜花金,斜风细雨无须归的春日。我陪一帘淅沥微雨又一次把它拜谒。若烟似雾微雨中,它宛如一幅古色古香的老画,一首轻灵的宋代小词,一个《诗经》里的北地的于霏霏春雨里想着心事的儒雅的二八佳人,安静地守望着身边绵延的沟壑梁峁川台坪塬,还有对日月星辰,春花秋月,厚土高天微笑着相会的九龙河、城北河和马莲河。三河之水是行者,沟壑梁峁川台坪塬是静者,它则是它们变迁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宁州城头上大王旗的不断变换,见证了斯地萧条过后,又因着有塬有水、有优美自然生态与田园风光、有悠久农耕文化、质朴风俗民风而莅临的经济社会的盛世繁华。这样的日子,离红尘挺远,离心却近。一个人的行走,轻松而自由。在我如痴若醉品读它的当儿,雨歇天晴,鲜阳一地,嫩草油油,杨柳依依。灰砖砌筑的台阶,恰似才从梦中款款苏醒,忽闪着亮晶晶的眼睛,令我不忍踩踏。登楼的门敞开着,清末宁州知州杨大年撰的楹联,如同29年前复被修缮一新的它一般,格外炫净,越发醒目。楹联“往事竟何如看青山横廊白水绕城思古伤今经营风雨飘摇后,此心别有意愿农服先畴士食旧德升高望远休戚楼台指顾间”的高古书法,古风悠悠,墨香扑鼻。

据《宁县志》等相关史料记载:辑宁楼约建于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即公元922年,乃时任宁州刺史牛知业修复宁州府署时所建。由于沿袭传统建筑风格,结构设计科学,又按照城堡式楼阁规格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它虽曾屡遭兵燹,却保存较好。它坐北面南,占地264.5平方米。楼墩为青砖砌筑,高10米,正中辟卷顶门洞1孔;西侧设有登楼台阶,楼墩上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面阔五间;系穿斗式木架结构,单檐歇山顶,施五脊六兽,四檐出水。楼内置二层木楼板,四周施游廊围柱16根,前后装饰方格棂扇门窗,雕梁画柱,气势颇为宏伟。府署院中,尚建一辑宁坊,后更名“梁公旧治坊”。三连木坊,三门四柱,南北为向,中门正楣斗题“梁公旧治”四字,背三门楣斗排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大堂正座,举目即见。府署后圃建一川风月亭,有亭台楼阁数处,并莲池、柳港、花屿、兰皋,苏轼为之作《松涛赋》,可惜坊、亭今都不存。1987年,宁县人民政府对它进行了全面维修。1993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它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上二楼,那些久负盛名的历史一瞬的彩绘,一一映入眼帘。《公刘拓荒》中的公刘,衣襟依然随风飘逸着。《秦太后诱杀义渠王》里的义渠王,古铜色的脸膛上摊满了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的尴尬与无奈。《付介子计斩楼兰王》中的付介子,风采依旧,睿智依然。《狄仁杰骑青牛斩九龙》里的狄仁杰,身披宝剑,跨骑青牛,风驰电掣,直扑洪涛,把一位忠君爱民的做臣为官的圭臬践笃履行……品味着这一幅幅或清新、或圆润、或古拙、或清瘦的历史瞬间,我感受到了宁州古老文明传承与弘扬的强劲之风。

历史有时挺长,长得让人无法洞穿;有时挺短,短到了一个回首间。当我还在公刘的执著、付介子的睿智、狄仁杰的毅然的情景里磨蹭之时,《辑宁楼红、白区划分谈判》拽我步入又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画面。国共两党二次合作之时的1937年2月间,中共方面的关中地委组织部部长杨再泉、新宁县县委组织部部长王秉祥、宁县驻军红二师代表王之宜,与国民党方面的宁县县长王序宾、保安中队队长师保元、庞明胜等在此楼举行红、白区划界谈判。划定新宁县属地约130平方公里,辖46个村庄,1600多户人家,6000多人口。130平方公里约占今宁县总土地面积的2.1%。长期处于红白对峙,烽火不息的宁县,因之出现了和平共处,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崭新局面。

草枯草荣,岁去岁来。辑宁楼早已退出了宁县政治舞台的前沿,华丽转身为宁县一个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然而,每个宁县人,每个回宁县故园看看的游子,都会于它身边驻步,抚今追昔;都会登临斯楼,极目宁县县城,仿佛那些血雨腥风的厮杀刚刚偃旗息鼓,那些朝代更替犹如春去夏来一样的随意,便油然而生愈加珍惜当今平安盛世,静好岁月来之不易之真情。

辑宁楼是无语的。它庞大躯体上的一砖一瓦,都附着着造物主的深不可测,寸木片铁,都集聚了宁州人的群体智慧。每当从它冰冷潮湿的门洞中经过时,我似乎都会听见从它地下的根基中发出的谶语一遍又一遍地敲击着我的耳膜。这是一种没有声音的声音,它来自大地的深处,汇聚了大地亘古的磁力,让每个从它门洞中经过的人都听见了历史文化吹过的呼呼风声。

新闻推荐

长宁警务与服务发展“双赢”

今年以来,长宁县公安局大力整治市场秩序,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力争公安警务与服务发展“双赢”。该局打击不手软,规范烟草销售市场,对全县烟草经销点进行摸底排查;整治不松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管控无遗漏,铲...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辑宁楼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