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夏甸镇泥湾子村: 招远“南泥湾”如今“赛江南”
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孙金良 任竹梅
“村庄位于城镇南,交通不便泥路弯,致富无门难发展,长此以往人心散。自从办起合作社,全村有了新期盼,支部领着群众干,贫穷历史翻了篇,百姓户户笑开颜……”
招远市夏甸镇泥湾子村村民杨仁芬自己编写的一段打油诗在本村的微信群里引得村民频频点赞,谈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给全村带来的变化,她感慨道:“以前隔壁村庄都笑话我们村是没经过垦荒的‘南泥湾’,如今村里可是大变样了,全村都是合作社社员,村里的小米卖上价了,我们村真是成了好风光的‘赛江南’。”
2014年,48岁的王学林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自从20多岁离村工作后,王学林一直在外打拼。逢年过节王学林回村时,班子成员们常常“登门化缘”,他先后捐了50多万元用于修路、修渠等村庄建设项目,但泥湾子村却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捐款是‘输血’,只能解一时之急,但是无法让村庄长久发展。要想强村富民,就必须有带头人、好班子、好产业,自己‘造血’。”王学林说道。王学林信心满满地规划着,他要带领村里群众建合作社,组织大伙儿抱团种小米,重新擦亮泥湾子村小米这块金字招牌。
办合作社,集体的启动资金怎么解决?这一次,王学林做了一次反常的举动,没有选择自掏腰包。“我不是不愿意以个人资本为合作社兜底,而是想减少村民对村集体和个人的依赖,合作社是大伙的,只有将村民们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才能让合作社的发展可持续、有后劲。”
村集体没钱,就用资产入股。王学林先前捐款帮村里修整过水库塘坝和扬水站,泥湾子村的水利设施早已是周边村中最好的,这些集体资产可以折价入股。很快,泥湾子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迎来了第一批社员,32户共入股了整整19万元,大大超出了预期。
村南400亩的小米基地建成后,经过社员们精心打理,入秋后迎来丰收。2019年,合作社给泥湾子村带来利润20余万元,品牌附加值达20%以上。
为了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合作社决定凡以土地入股的社员,每年发400斤小麦、90斤玉米、10斤小米、50斤花生米,此外每户增加0.2个原始股。为此,合作社年初规划出专门的土地种植小麦、花生。六月麦香,小麦收割完成后,合作社实现了第一次粮食分红,每人分得小麦460斤。村民们把从合作社分到的小麦一袋袋拉回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更多了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信心。这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希望,也是村民走向富裕的金钥匙。
新闻推荐
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登记 大国点名 没你不行
本报讯(记者李严)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登记。这次人口普查,离不开公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更离不开人口普查员们...
招远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