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带村名的歇后语溯源
□孙为刚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的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只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歇后语。歇后语幽默风趣、自然贴切、耐人寻味,为群众喜闻乐见。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还有一些冠以地名的歇后语,因为有了熟悉的地名,抑或就是自己的老家或邻村,所以此类歇后语格外受人关注。
在我的老家招远,就有一些冠以地名的歇后语,几乎每条歇后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背景,说来颇有情趣。
“大秦家蹲公安局
——没工夫”
招远城区往东5公里的地方,有个叫大秦家的村子。最近出版的《招远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年间,秦氏三兄弟从掖县保旺秦家迁徙招远后,老二秦兴定居于此,因村前河流芦苇丛生,取名苇都秦家……1946年改村名大秦家。这个曾经取名苇都秦家的村子是个出歇后语的地方。这里的“大秦家蹲公安局”系列歇后语,在招远有较高的知名度。
传说大秦家有个人做了违法的事,具体何事已不可考,当地公安部门到地里传唤他,他正在地里忙农活,就有些不耐烦地对前来传唤的公安人员说:“你没看我正忙着吗?没工夫!”怎奈法不容情,没工夫也得有工夫,他还是被带到了派出所。公安人员开始审讯,让他坐到对面的椅子上,这位老兄竟以为公安人员是在跟他客气,遂摆摆手说“不(用)客气!”待审讯结束准备将其带到关押场所时,这位老兄又说了:“俺都说了,怎么还不让回家呀?”由此演绎出“大秦家蹲公安局——没工夫”“不客气”等一系列冠以“大秦家”地名的歇后语。
“大秦家蹲公安局”系列歇后语产生的确切年份、具体人物及犯罪事实已不可考,大背景应当是在人们的法制观念十分淡薄的年代。这组“大秦家蹲公安局”的歇后语成了形容某些人“法盲”的形象表达。这等事在今天可当成笑谈,但在当时,确属事实,并非夸张。这样的法盲在当时并不罕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普法的重要性。
“上刘家挂宗谱
——骑驴找驴”
招远市金岭镇的上刘家也是一个出歇后语的地方。《招远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二年,刘氏三兄弟与赵、王、于三姓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此定居,取名沟刘家。明永乐年间,赵、王、于三姓先后徙绝,刘姓从沟底迁至肥沃的土背上,遂改名上刘家。”据记载,该村至今仍有一棵600余年的古槐树,足以证明村庄的古老。
这个来自山西大槐树底下的古老村庄有着悠久的祭祖习俗,有关上刘家祭祖而产生的歇后语就有两条。一条是“上刘家挂宗谱——骑驴找驴”,另一条是“上刘家摆桌——臭臭”。
第一句歇后语产生的背景大致是这样的。招远之地,逢年过节都有在正面墙上挂宗谱的习俗。某年春节,某人张挂宗谱,发现墙上的钉子掉了,遂决定在墙上钉一枚钉子,钉钉子需要两只手,遂将宗谱夹在两腿之间,腾出手来钉钉子。钉完了钉子,待挂宗谱时,竟忘了宗谱还夹在两腿之间,就问旁边的人:“宗谱在哪儿?宗谱在哪儿?”旁边的人也是口不择言,指着他的两腿之间说:“你这不是骑驴找驴吗?!”
平心而论,如果夹的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意思表达得也算恰当。但是,他夹的可是记载着历代祖宗名讳的宗谱,把宗谱夹在两腿之间已属不当,说成“骑驴找驴”更是对祖宗的大不敬。于是,这条“上刘家挂宗谱”的歇后语不胫而飞,迅速传播,流传至今。
这第二条也与春节习俗有关。过春节宗谱上了墙,还要在桌上摆上供品供奉祖先,当地人叫“摆桌”。即使在那个物质十分贫乏的年代,对祖先的虔敬也不能马虎,平日里舍不得吃的都要摆到供桌上。那些色彩艳丽、香味四溢的供品引得孩子们馋涎欲滴,而那些年幼不懂事的孩子就向摆桌的大人讨要桌上的供品吃。摆供品的大人为了打消孩子们的念头,就说那是“臭臭”,不好吃。于是,就有了“上刘家摆桌——臭臭”的歇后语。
现在看来,真是难为了上刘家的乡亲们。情急之下,手忙脚乱,口不择言,说出了对祖先不恭的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让不懂事的孩子们打消分吃供品的念头,编瞎话来哄骗不懂事的孩子,也属情有可原,乡亲们对祖先的虔敬之情是毋庸置疑的。
“黄泥沟的吹手
——一气鼓”
“黄泥沟的吹手——一气鼓(一鼓作气的意思)”这个冠以黄泥沟村名的歇后语,知名度颇高,应用也很广泛。
这个黄泥沟,原来的村名叫烽火庄。明洪武年间,王姓在此建村,因村南有座烽火台,遂取名烽火庄。明成化年间,杨姓由原疃迁居黄泥沟旁,易村名为黄泥沟。可能是因为有烽火台的缘故,这个村有习武之俗。1996年,这个村的武术学校曾被评为全国“百强武术校馆”。
为溯源这个歇后语的背景,笔者在不同场合曾数次问过若干招远老乡,还曾遇到过一个黄泥沟的人,他们均未说出个所以然来。鉴于此,笔者只能做这样一个假想:黄泥沟出习武之人,也有远近闻名的吹手(鼓乐班子)。旧时乡间的红白喜事,有条件的大多要雇上一帮儿、条件好些的甚至雇用两帮儿吹鼓手吹吹打打,以壮声色。笔者在乡下见过这类吹手班子的演奏情景,两个吹手班子分列大门两旁时,就有些打擂台的意思了。有时两个班子同时吹奏,乐声大振;有时你方吹罢我又接上,场面十分热闹,引得众人驻足围观品评。某次,黄泥沟的吹手在打擂台的较量中,为了拔得头筹,赢得赏钱,连续吹奏。有雇主提醒黄泥沟的吹手班子“喘口气,歇一歇”,正在兴头上或正处于对垒当中,黄泥沟的吹手班头趁换气的工夫吼了一句“一气鼓!”于是,“黄泥沟的吹手——一气鼓” 这样一个颇具气势和和正能量的歇后语就诞生了。
列位乡亲,不知我的这个猜想是否有些道理。如今,人们形容某人做事节省时间、一鼓作气时,便会来上一句“黄泥沟的吹手——一气鼓!”
“老店卖虾酱
——想头”
招远的十几处乡镇中,只有一个临海的乡镇,那就是辛庄镇。辛庄镇有个老店村,村子很古老。资料记载,唐中期,有刚、马两姓在此居住,分别建立刚家沟、马家寨两个村子。因处古驿道旁,两姓人合资开店,人称老店。村里有1500米的海岸线,便有了与海洋有关的行当——做虾酱的、卖虾酱的,也就有了“老店卖虾酱——想头(想得美)”这样一句歇后语。
据传,这则歇后语的背景大约是这样的:老店一卖虾酱的小贩游走他乡卖虾酱。某日,他来到某村卖虾酱。一农村老太想买虾酱,便与这个卖虾酱的讨价还价,拼命压价。俗话说“褒贬是买主”,大约是老太把虾酱贬得狠了些,说了些虾酱掺了水之类的话,卖虾酱的急了眼,立马赌咒发誓:“大娘,我这虾酱要是掺了水,我是你儿子!”你看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卖虾酱的不惜给人家当儿子。按说这誓发得可以吧,没想到老太太家里的老式格子窗上扇突然被推开,露出一张年轻娇俏的面孔,怒气冲冲地吼出两个字:“想头!”(招远话,“想得美”的意思)原来,老太的儿媳妇正在炕头绣花,本来无意插嘴婆婆买虾酱之事,可这卖虾酱的竟然想当婆婆的儿子,那不就成了自己的丈夫了吗?这不是“想得美”是什么?!这则歇后语知名度较高,当有人不切实际地想好事时,便会有人怼上一句:“老店卖虾酱——想头”。
“南院庄杠洋火棍儿
——差一根儿老干干的”
招远南乡有个南院庄,曾是乡镇驻地,村子也很古老。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即有人在此居住,是招远古老村庄之一。北宋时此地建有两处古刹——“节基寺”和“清基寺”,两寺有地道相通,因寺内僧人为非作歹被官府毁寺屠僧。开宝年间,节姓迁此定居,因处于寺院以南,故名南院庄。
招远有一条与“南院庄”有关的歇后语:“南院庄杠(赌)洋火棍儿(火柴棍)——差一根儿老干干的(差得很大的意思)”。这个歇后语与当地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有关。这种赌博方式以火柴棍做筹码,所以,看起来输掉的只是一根小小的火柴棍,其实背后输的是真金白银。因此,这个歇后语的谜底是,不要小看一些不起眼的东西,要看它跟什么联系在一起,如果跟筹码联系在一起,那就不可小觑——“老干干”的啦。
各位乡亲,“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钺。”如有得罪,还望海涵。
新闻推荐
精准发力,积极谋划 张星镇以创新举措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招远市张星镇按照作战蓝图精准发力,积极谋划,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三加强”推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创新服务以地北头王家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区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农村党建和治理...
招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招远,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