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好了,百姓气顺了 调解室主任“下岗”了
□本报记者 董卿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李建 张 丽
“干了十几年调解室主任,现在‘下岗’了。一年到头也没啥矛盾来找我调解的。”年近八旬的杜文青虽然“下岗”了,但比谁都开心。
杜文青是招远市辛庄镇邢家村人,每天傍晚吃完饭,他都喜欢到村里的“福寿桥”走一走。从“福寿桥”上向两边看,长廊、凉亭里坐满了休闲的村民。“年轻人扶着父母到福寿桥走一走,全家增福增寿。”
这片美丽的景致,以前还是一片臭水沟。攒了几十年的垃圾把水沟填满了,苍蝇蚊子乱飞。作为省定贫困村,村里一穷二白,有点劳动能力的都出去打工了。“村里穷,村干部14年没有发过工资。”
2014年5月份,邢家村被定为省级贫困村,贫困户为9户22人。招远市安排民政局等部门对邢家村展开对口帮扶。“村里土地条件其实不错,就是缺上山的路,山里的苹果运不出来。”村党支部书记邢河彬告诉记者,市民政局干部驻村三年,帮助筹措资金40余万元,修了一条生产路。
水泥路通了,苹果好卖了,邢河彬又发动村民将苹果品种由原来的小国光、老红富士改为优质红富士。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品种丰产后,农户的收入比之前翻了一番,每户的收入也由原来的3000元变成6000元。
借助市里的扶贫政策,邢家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如今一年可带给村集体2万多元的收入;村里还将50多亩荒地进行了复垦,将原来的30多处零散土地统一规划成了4处成规模的土地,并配齐了水利设施。这50亩的土地由原来的5块钱一亩地增值到了现在的500块钱一亩。同时借助辛庄镇苗木种植的整体优势,村里将土地承包出去,成立了苗木种植合作社。每年也可给村集体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到2016年12月,9户22人人均收入均达到脱贫标准予以脱贫,邢家村脱贫摘帽。
集体有了钱,给老人建起了“幸福苑”,1000多本书随便看,打牌、跳舞、锣鼓样样火起来了。传承“一村一韵”的文化底蕴,邢家村又修复墙面1200平米,复古粉刷2000平米,新建古井景观和文化墙1处,文化屏风3处,着力勾勒“看得见田园风光、记得住乡村记忆”的美丽乡村底色。2017年,村里又筹集资金把穿村而过的臭水沟清理了,几十年的垃圾运走了,清澈的河水又来了。河边长廊、凉亭成了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村里老人说,看着河里的水,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在河沟里摸鱼的日子。
“生活好了,百姓气也顺了。以前隔三差五的婆媳、父子吵架拌嘴也少了。我是再也不用调解了。”杜文青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方桂娟)秋风送爽,丹桂飘香,9月20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泉山街道安化社区举办了剪纸作品展。通过60...
招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招远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