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大户陈家村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村集体村民获双赢
几年前,大户陈家村的村民朱孟枝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种的葡萄可以喊出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价格。“现在葡萄刚上市,俺种的这个品种最低价38元一斤,不够卖!”
这么高的价格,果农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大户陈家村党支部书记陈松海表示,这一切,都得益于烟台市推行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
2017年,烟台市在全市掀起学习“塘约经验”热潮,筛选确定11个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的村开始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大户陈家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由村党支部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入股,把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把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转化为产业化经营。”说起办合作社的初衷,陈松海如是说。
2013年,位于招远市金岭镇的大户陈家,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成立大户庄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集中,整合农村闲散土地。
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中,合作社并不是新鲜事物,各地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范例。但个人牵头的合作社,在集约化、规模化等方面都难以提升,收益分配也易产生争议。大户陈家也面临着这一难题。如何破题?
陈松海介绍,合作社成立之初,很多群众并不理解,有的认为这是一时兴起,有的认为合作社只是做表面文章,初期入社者并不多。面对这些问题,大户陈家村党支部立下规矩,班子成员第一批入社,其次是党员带头入社,以党员干部的决心换群众的信心。
合作社始终秉持“让利于民”的原则,合作社成立后首先制定细化了收入分配制度,由村集体企业占股51%,村集体占股40%,乡土人才占股9%,村民享受保底收入,参与年终税后利润10%的红利,入社村民对合作社充满了期待。
运转过程中,合作社为了减轻承包户的资金压力,确定了土地承包前两年免费,从第三年起才收取费用,所有承包出去的土地按照合作社统一标准和要求进行田间管理,合作社聘请了技术人员,手把手把最新经验交给农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让农民唱主角,大户陈家村党支部认为,只有有效调动起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合作社的发展才能后劲十足。
基于以上考虑,大户陈家村党支部把自身转化为“店小二”和“服务员”,实行合作社统一领导下的乡土人才负责制,在村党支部统领全局的基础上,让乡土人才成为合作社发展的主力军。合作社将流转来的土地规划成20-90亩的种植片区,以每亩1500-2000元的价格发包给127名乡土人才。
从2014年开始至今,大户陈家村流转了大户陈家村及周边村10000多亩土地,统一进行现代化农业设施改造,引进以色列农业“物联网”技术,实行水肥一体滴灌,规模种植优质高产品种。“我们拿到的土地都是村里统一改造过的,拿到地就能直接‘拎包入住’,非常省心。”农场主于庆武告诉记者,合作社的先进基础设施,提高了产量,提升了质量。
聚集人才、开发引进新产品、制定生产产品标准,一方面,广泛调动农业生产要素,弥补民营资本公共服务的不足;另一方面,开放思维,激发村民参与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领下,大户陈家村村民和农场主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率先“吃螃蟹”的农场主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和乡土人才参与其中。
农场主曲云鹏就是外来的乡土人才之一,去年他在大户陈家村承包了21亩葡萄。“成本低,风险低,收入高而且稳定,这样好的条件,为什么不来大干一场呢?”曲云鹏的话说出了众多外来乡土人才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像大户陈家村这样领办合作社的村党支部在烟台市有1400多个,占行政村总数的五分之一,村集体因此增加收益3.8亿元,村民增加收入4.9亿元。有数据显示,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领下,作为烟台典型农产品的葡萄今年喜获丰收,预计亩增产5%左右。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俊玲通讯员徐霞)随着丰水期来临,为确保烟台市公共供水卫生安全,昨日,烟台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结合“...
招远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