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248处,医养结合床位2.8万多张 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烟台日报 2020-12-17 09:18 大字

YMG全媒体记者 李俊玲 摄影报道

国家健康城市和医养结合试点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人均期望寿命由78.6岁提高到80.47岁,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回望“十三五”,烟台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收获了一份又一份荣誉。昨日上午,烟台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烟台市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一级调研员包信勇介绍“十三五”期间烟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烟台市卫健系统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各方面工作较“十二五”时期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19年,烟台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57所,每千人医生2.86人、每千人护士2.98人、床位4.24万张。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11.73/10万和3.09‰降至2019年的6.57/10万和2.67‰,人均期望寿命由78.6岁提高到80.47岁,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确定15家定点救治医院,组建16支专业救治队伍以及40余人组成的专家队伍。截至目前,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疫情常态化后,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烟台市经济复苏指数居全国前列做出了积极努力。面对秋冬季疫情可能反弹的高风险态势,全面统筹医疗资源,储备了60多个集中隔离场所、6500多个房间、2000多张救治床位,组建了80余支市、县两级流调队、消杀队、采样队、检测队和医疗队,烟台市核酸检测能力超过8万份/日。累计派出5批48人支援湖北、新疆,派出200多名采样人员支援青岛,为全国全省抗疫贡献了“烟台力量”。烟台市卫健系统26人荣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烟台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

提高到80.47岁

十三五期间,烟台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所有县级疾控中心A、B两类设备均达到配备标准,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能力。累计创建4个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县(市、区)、9个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1个国家级、2个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结核病“三位一体”新型防治体系实现全覆盖,麻疹、手足口病等疫情保持低流行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预防接种门诊移动支付全覆盖,卫生应急管理高效,救护车平均接警出车时间49秒,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居全国前列。烟台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0.47岁,主要健康指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

烟台市共建各类医联体43个

县域就诊率达91.2%

烟台市共建各类医联体43个,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县域就诊率达到91.2%,“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基本建立;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同步推进人事薪酬和绩效考核,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8%左右。全面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组织开展国家谈判药品和抗癌药物集中采购,烟台市药品价格平均降幅42%,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比例分别达到62%、41%、30.5%,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升。

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双提升”。烟台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由2015年的38家增加到2019年的49家。大力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建成院士工作站6个,国家级(中医)3个、省级重点专科(含中医药)62个,三级医院19所,省级以上高端人才达到42人。推行改善医疗服务60条措施,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远程医疗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烟台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2020年,烟台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创建一级甲等卫生院29处;新建(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12个,18个卫生室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连续4年举办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省率先落实年人均130元签约服务费,2020年烟台市组建服务团队1925个,签约群众128.3万人,贫困人口和计生特殊家庭实现应签尽签。

烟台市“三甲”中医医院达到3所,中医类医院增加至28所。2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通过验收,新创建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0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47个。烟台市创建为地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栖霞市、福山区创建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成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47个,设置备案制中医诊所166家。

在全省首推卫生监督执法

风险会商制度

十三五期间,烟台市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所有区市组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实现行业内一支队伍集中执法。组织开展10余部重点卫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专项监督检查,共监督检查各类单位79377户次,查办卫生行政处罚案件4255件,查处无证行医968户次,移交公安涉嫌犯罪案件26起。创新机制,建立全省唯一的覆盖烟台市14个区市的4个县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协作区,开展联动交叉执法,实现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在全省首推卫生监督执法风险会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执法案卷(微课)获评国家、省一等奖。探索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模式,完成19大类5005份食品样本风险监测任务。在全省率先推行一级哨点医院监测信息化,不断优化简化备案程序,共为448家企业备案食品安全标准4246件。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运营,所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百分百线下“一窗受理”,90%以上依申请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落实贫困人口住院

“先诊疗后付费”政策

自1992以来,烟台已连续28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和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已创建24个国家卫生乡镇(街道)、517个健康细胞,烟台市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达到248处,医养结合床位2.8万多张。创建了1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31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2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7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7个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1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医养健康产业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全国医养结合工作现场会在烟召开,国家卫健委在全国推广“烟台医养结合模式”。

“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突破提升。实施“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战略,创建省级安宁疗护试点市,构建“六大网络”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开展“邻里互助智慧健康养老项目”,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连续5年成功举办2020中国(烟台)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及高峰论坛。稳步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年投保总额始终保持全省前列。启动实施烟台市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烟台市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96.27%、95.92%以上,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87.24%,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17%。积极推行全面两孩政策,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性别比连续40年正常。

落实贫困人口门诊“两免两减半”、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累计为19341人次减免费用200余万元。全部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应访尽访,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卫生室或服务点设置全覆盖,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现村卫生室医疗服务2.5公里服务全覆盖,贫困群众大部分疾病能在县域内得到及时救治。

今后,市卫健委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进一步谋划好、落实好“十四五”各项工作,为推动烟台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浩岭湖放流记 心灵微品

□石建波初冬的浩岭湖宁静中带有几分喧嚣,清澈的湖水拍打着岸边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湖西岸南侧,横幅高挂,人声鼎沸,人们冒着寒风...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