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 书写新时代的“愚公移山”传奇

农村大众报 2020-07-24 14:24 大字

衣家村村史馆展出的“工票”。衣家村村支书衣元良介绍修路的故事。用“山路十八弯”形容衣家村的路并不夸张。细雨蒙蒙,沿着蜿蜒的山路进村,远处青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7月23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团走进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采访。

这是一个仅有55户126口人的小山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3年时间,修出了5.5公里的上山路,并在山顶建起蓄水池,书写了一段新时代“愚公移山”的传奇故事。

衣家村位于大山深处,山陡路险,常年缺水,灌溉难、上山难等问题突出,曾是典型的穷山村。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

2017年,衣家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喊出了“宁肯干穷了,不能等穷了”的口号,决心带领村民探索穷山村的发展出路。当年9月,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合作社,55户村民中有53户入社。

“没有水和路,现状难以改变,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打井、修路,是势在必行的!”衣元良说。合作社成立后,该村把发展的“第一板斧”瞄准了基础设施建设。但这需要巨大费用,于是,衣元良东拼西凑,向朋友借了15万元,将钻井队请到村里,打了一口335米的深井。出水的那一刻,吃够了缺水苦头的老百姓像过年一样高兴。

为了调动村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合作社采取“原始股+创业股”模式运作,推行“工票制”记工。其中,原始股就是户口、土地在村的,只要入社,就可以分1个股,目的是照顾老弱病残和贫困户,让所有人享受发展红利;创业股就是劳动力入股,全村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参与集体劳动,均按照男工一天120元、女工一天80元的标准发放“工票”,满2000元折合成1个股份,将来可以享受分红。

最终用半年时间,村里凭借仅有的30多个劳动力,硬生生开辟出一条5.5米宽、5.5公里长的环山路,砌起3公里路边墙,改变了上山无路的状况。

山路修通了,全村老少又在山顶建起两个容量800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1个上万立方米的小型塘坝、3个泵房,铺设微喷滴灌管路56公里,实现了全村350亩果园智能微喷滴灌刷卡浇地,每亩果园年均增收1000多元。

目前,全村共栽种“晚红脆”桃树2000余棵,养殖藏香猪170多头,建设玉木耳种植大棚9个,衣家村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还成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农村大众报记者李伟

新闻推荐

公交司机电话“接力”寻回乘客看病钱 乘客送锦旗到烟台交运集团栖霞运输有限公司表示感谢,没耽误他住院治病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杨健通讯员刘晓鹏牟煜阴文博摄影报道)“这趟去烟台是去住院的,钱包里有3000元住院费,还有1000多元钱的...

栖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栖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