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队伍管全部 栖霞综合执法改革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烟台日报 2020-06-17 14:59 大字

从多头执法到“一支队伍管全部”,栖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从住建、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接管”行政处罚权1610项、行政强制权126项、行政监督权226项。通过标准引领,完善规范化、体系化执法制度,打造“教科书”式执法模式。坚持靶向攻坚,疏堵点破难题,构建“大执法”格局。从2017年8月组建成立至今,该局执法质效和监管水平大幅提升,至今未发生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一支队伍管全部”,告别多头执法

作为烟台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栖霞市2017年8月正式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从源头上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分散执法、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

为锁定权力“基数”,该局全面摸清执法主体、事项内容、法律依据、实施对象、处罚频次等情况,分类建立行政执法权力库。将基层发生频率较高、执法量较为饱满的,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容易产生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专业技术要求适宜、执法比较直观简易的“四大类”事项纳入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范围,涵盖城市管理、城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9个领域。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的,涉及公共安全和限制人身自由的“两大类”事项,不纳入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范围,实行专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涵盖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安全生产、劳动监察等领域。

“通过‘一支队伍管全部’,变分散薄弱的执法为集中高效的执法,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聚合效应。”栖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陈民介绍,以打击非法采砂执法为例,2018年共查处非法开采点40多个,2019年以来共查处40多个;而在此之前栖霞市一年最多查处十几起此类案件。

打造“教科书”式执法模式

该局完善规范化、体系化执法制度,打造“教科书”式执法模式,逐步构建起统一规范的执法制度保障体系,优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主动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执法权限、执法依据、执法流程等信息,并进行动态调整,便于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众获知事前公开信息。执法人员从事执法活动时,按规定着装、佩戴标识,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全程公示执法身份并主动履行告知义务。在执法决定作出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行政处罚的执法决定信息在作出执法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公开。

该局对执法人员实行准军事管理,每周对各执法中队法治员进行培训;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开展执法程序、调查取证、事实认定、裁量标准等方面专项培训;投资25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029平方米高标准指挥中心,实现行政执法案件办案过程全纪录、全参与、全监控、全分享,构建数字化、长效化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监督新机制。

构建“大执法”格局

为解决部门扯皮、执法衔接不畅、执法震慑力不够的问题,该局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调联动执法机制,实现执法大融合;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局与相关职能部门、镇(街区)之间的综合执法工作会商,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局与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三日内互相告知”制度;加快建设覆盖烟台市、上下贯通、功能完善、数据共享、运行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行政管理、执法信息资源共享,确保全程监管、无缝衔接。在办理具体案件时,不同部门的执法方式综合运用,建立相互关联机制,发挥综合执法合力的优势。

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公安、检察、审判机关信息共享,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执法监督上,把规范执法行为的监督关口前移,变“病后医治”为“病前体检”。成立执法督查小组,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查,针对执法中存在的违反法定程序、执法文书不规范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导整改落实。

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于跃 姜浩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初探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加强乡村有效治理,对...

栖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