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区:“绣花功夫”编织城市管理“靓丽画卷”
训练有素的城管队伍。
自爱心驿站建设以来,七星区以爱心驿站为平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爱心活动。
位于东二环路的大件废弃物分解场内,工人们对进入分解场的杂物进行分拣处置。
走进七星区,干净整洁的街道和有序的交通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七星区修缮一新的“星级公厕”展示了桂林城市文明新形象。
前不久,位于七星区七星路的最美“枫”景,刷爆了桂林人的朋友圈。不少摄影“发烧友”专程来到七星路从不同角度拍摄美图。一幅幅照片中,道路两旁枫香红的、黄的、绿的相互辉映,就像一块天然的调色板,再配上干净整洁的街道和有序的交通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这只是七星区城市环境的一个小小缩影。
位于漓江东岸的七星区是桂林城市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这里,你会感受到一股“清新之风”:漓江岸,山峦倒影,树木葱茏;街道上,靓丽整洁,人车秩序井然;小巷里,违规搭建、占道经营难觅踪影……
如果将漓江东岸的七星区比作一幅秀美的画卷,那么,城市管理正是绘就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近年来,七星区委、区政府不断转变城市管理理念,以“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为要求,变管理为服务,围绕城市管理提质升级,推出了一系列整治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新举措、新办法,实现了城市形象的华丽“蝶变”。
□本报记者张苑通讯员伍丽晖
铲除“顽疾”,城市环境华丽“蝶变”
“五通街道路不堵了,也搞得蛮干净!”“建干路上占道经营摊点不见了,行人车辆通行方便多了!”“附近的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大大改善,每天买菜变成了一种享受!”“有损城市形象又存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终于拆除了!”……
今时今日,市容环境已经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发展“砝码”。如果你家住七星区,或许也会心细于近些年身边的种种变化。曾经市民生活中的种种“顽疾”如今逐一破解,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的幸福感也在逐渐提升。
近年来,七星区加大执法力度,城管、公安、交警、市场等相关部门广泛开展合作,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将市容整治联合执法纳入常态化工作,出重拳、下狠药,向市容“顽疾”宣战。通过变堵为疏的方式,消除了一批市容“顽疾”,市容秩序管理实现新提升。
该区城管部门加强了对市容环境的整治,对辖区内占道比较严重的七星路、栖霞路、施家园路、建干路等路段,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治,执法人员一次次对违章经营的业主下达违章通知书,对他们采取警告、处罚、暂扣物品等行政措施,严管重罚;加强了对小广告的清理和整治,加大对辖区非法小广告的清理力度,除日常清理外,专门安排专职工人协助社区人员、队员、协管员重点对漓江路、七星路、龙隐路、施家园路、普陀路、将军塘等主干道进行巡查,看到一处,清理一处,争取做到日产日清;巡查队员重点对高处、疑难非法小广告进行清理。
此外,还加强了对无物业小区的整治。为从根本上改变无物业小区脏乱无序状况,恢复正常环境秩序,执法中队联合办事处组织所辖8个社区的34个无物业小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其中,重点整治了骖鸾小区、鸾西二区非法安装地锁问题,整治行动前办事处工作人员在小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宣传劝导,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据统计,2016-2018年,该区共完成20个改造项目,其中无物业管理小区17个、城中村3个,已全部完工并通过区级验收,移交村委(社区)管理,项目总投资约为5762.09万元。
城市垃圾是城市美丽形象的“绊脚石”。为破解“垃圾围城”现象,七星区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城中村垃圾清运机制、新建大件废弃物处理场,等等。
从2018年11月起,东二环大件废弃物分解场正式启用。该分解场启用后,按照程序工人先对进入分解场的杂物进行分拣处置,再对大件废弃物进行分解,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大大减少大件垃圾在该区乱拉乱倒现象,减少土地污染。截至目前,该分解场共清理700余车(共计约1000吨)到平山堆肥厂。另外,针对城中村的大件垃圾,由乡政府牵头,各村委组织各村因地制宜设立大件杂物临时堆放点位,再由乡村保洁员集中到临时堆放点。大件杂物临时堆放点位达到一定量以后,反馈给七星环卫标段服务公司,环卫标段服务公司组织人员、车辆进行清理,统一转运到东二环大件废弃物分解场进行分解处理。
从2017年起,七星区开启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联合各社区、各标段公司加大对辖区内小区居民、商户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推广,该区26个垃圾分类小区工作试点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的意识渐渐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
治“两违”、兴“驿站”,提升城市形象和温度
违法占地与违法建设简称为“两违”,这是目前制约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大“瓶颈”。这也与七星区致力打造“创新创意新城、山水宜居宝地”,建设美丽幸福和谐新漓东的远大目标格格不入。
为解决这一“难题”,七星区紧紧围绕“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理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的工作目标,按照拆违“二十八字方针”,实现“三个减少”,达到“两违”零增长的目的。多次召开清理整治“两违”工作大会,成立了清理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七星区绩效考评清理整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七星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清理整治“两违”工作的意见》、《七星区清理整治“两违”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网格主体责任,每月对网格进行“两违”督查绩效考评。合理配置力量,把防控延伸到乡办、社区和村委,分级定时、定点、定人,形成区、乡办、村三级联动巡查机制,并利用无人机对盲点、死角进行巡查,真正做到了对违法建设点面结合,不留盲区的防控格局,有效遏制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基本实现了“两违”零增长。
近年来,桂林市多个重大建设项目纷纷落户七星区:高新万达项目、福隆园改造项目、新生街项目、塔山项目……这些项目的“拍板”和建设,让七星区的城市形象得到整体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也大大提高。为确保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七星区的“两违”工作始终坚持以保障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落脚点,对重点项目组建项目保障中队,驻守在项目,吃住在项目,实行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巡查,大力拆除项目内违建。特别是保障新生街拆迁项目中,创造了重点项目拆迁速度之最,并且没有发生一起暴力抗法事件,真正做到了和谐拆迁,赢得了拆迁户感动、理解、支持和配合,拆迁户先后送来“依法拆迁暖人心”、“和谐拆迁不拆民心”锦旗。此外,以创城为契机,七星区加大力度对全区的亭棚、人防、园林、铁路沿线及高层违建进行专项治理,采取“先难后易、重点打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方略,集中优势兵力,啃掉“硬骨头”、消除“老大难”问题。
如果说治理“两违”是为城市环境扫除“痼疾”,那么兴建“爱心驿站”、“暖心工程”则是为城市提升温度。
从2016年起,七星区全面开展爱心驿站建设工作。该驿站不仅为城市环卫人员提供了落脚休息的场所,也成为了政府部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该区建立了20家爱心驿站,其中采取企业联建方式4家、建筑附设6家、环卫设施改建10家。每个爱心驿站不仅配备了微波炉、饮水机、沙发、桌椅等设施,还准备了应急医药箱、手套、手巾、口罩、雨衣等,从细节处体现对困难职工的关心和热爱。此外,爱心驿站实现了“有场所、有设施、有服务、有标识、有制度、有保障”的“六有”管理,保障了爱心驿站的运作真正贴民情、顺民心、合民意,使爱心驿站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温馨港湾。
自爱心驿站建设以来,七星区始终坚持传递爱心、传递温暖的信念,以爱心驿站为平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爱心活动,如盛夏送清凉活动、爱心捐赠活动和爱心早餐活动等。这些活动极大拓展了爱心驿站的功能,丰富了爱心驿站的内涵,使爱心驿站成为“城市美容师”们温暖的家,从而使得整个城市的温度也大大提升。
不仅如此,近年来,为提升城市环境,七星区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建设,先后完成了青岭路、青岭西路、毅峰路等多个路段的绿化提升,还完成了七里店路七星消防大队外侧荒地等处的绿化建设,安装绿化带栅栏,种植树木铺设草皮等,大大提升了整体绿化效果。在“美化”方面,除了园林部门每逢节假日定点摆放鲜花外,该区还积极协调区各部门、各单位及公司,组织4000多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通过义务种植树木花草,给干净整洁的城区街道“锦上添花”。
优化机制创新,助推城市文明“提挡增速”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走进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数字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硕大的屏幕滚动显示着各路段的实时画面。屏幕前方,十多位坐席员一字排开,正在忙碌地操作电脑。电脑屏幕上时不时弹出信息采集员在现场采集的信息,这些信息被快速分类并反馈给相关责任人。
“借助这个平台,哪条路上的路灯不亮,哪个社区垃圾未清扫,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城市哪里出了问题,在平台上都能反映出来。从反映到解决,最快的只需半小时。”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演示数字化城管系统。电脑屏幕上布满了一个个小网格,辖区内各条街道路面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据介绍,目前该平台每天平均处理400多个案件,处置量达到100%。这些案件涉及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多个方面。这些案件信息都来自分布在城市各个网格的信息采集员,他们每天在辖区内巡查,遇到问题拍照上传回指挥中心并做简要说明,处理完问题后再次拍照上传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将上报情况形成报表送相关部门处理。如果指挥中心无法处理,将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及时处理。
如此现代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得益于近年新投入的“数字城管系统”。2010年2月,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七星区试点建设数字城管系统。随后七星区投资数千万元启动“七星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2010年底系统初步建成,并投入试运行。2011年,该区政法部门又以数字城管系统为基础联合开展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2014年,该区在辖区内6大网格配备城管系统电脑终端,同时城管、环卫队员下派至各网格并配备移动终端。通过配备终端实现了一级平台与二级平台、二级平台与一线执法终端信息互通流转,实现了“一级监督指挥,二级作业管理,三级执行反馈”的运行模式。2015年,桂林市数字城管系统试运行,七星区积极与桂林市数字城管对接,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加强信息化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2016年,随着桂林市数字城管系统正式运行,同时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绩效考评办法”。在落实全市绩效考评办法的基础上,还创新机制按照定人定岗、责任划分的思路开展执法和监督工作,每周将问题路段及责任人进行张榜公示。
如今,七星区已建立起“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监督机制。而“智慧化管理”也成为了七星区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
除此之外,星级公厕创新管理也是七星区近年来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一大“亮点”。近年来,为了加强市政公厕的管理,七星区积极探索,大力推广“以商养厕”的做法。即:政府采取“以养建厕、以商养厕”方式推进厕所建设管理,将厕所与相应的商业门面捆绑起来,公开向社会招标,鼓励社会资本承包经营。不仅节约公厕维护的资金成本,还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方便,并照顾了残疾人、困难户等一批弱势群体的生产经营,营造了多方共赢、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据了解,目前有公厕20座,直属管理8座,其余12座为以商养厕公厕。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七星区对市政公厕进行日督查和月考评,对不合格的下督查整改书,对投诉问题及时处理回复,保证了公厕的环境卫生,正常对外开放使用。特别是在今年以来,该区还对公厕进行了升级,增加了残疾人、老年人蹲位扶手,标识牌和道路上的公厕指示牌,把公厕打造成城市人文关怀的一道风景线,让市民和游客都感受到这些细节变化中的文明进步。
践行为民承诺守护城管“初心”
当今社会,城市管理者时常容易与负面新闻联系起来,人们似乎只要听到“城管”两个字,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和暴力执法联系起来。
七星区以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为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文明执法、群众满意的新时代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自2014年推行城管综合执法以来,七星区着力将城管执法队伍从“杂牌军”打造为“正规军”,先后按公务员标准公开招考录用、从军转干部士官安置中择优和退伍军人中选拔执法人员61人,全区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组建了80人的特勤中队,投入150万元对特勤基地进行装修和整治,投入160万元购置了执法器材装备,每年定期对执法队员进行队列、执法理论知识、执法演练等业务技能全员轮训,城管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长期以来,七星区并非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实施城市管理,相反,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管理方式上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在内容上由“粗放”向“精细”转变,在手段上由“传统”向“智慧”转变。
蓝天保卫战、抗洪抢险、重大会议活动保障等各种行动中“城管铁军”的身影处处可见。为了进一步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七星区围绕打造“互联网+城市管理”体系,充分整合环卫、渣土、市容管理等智慧平台,完善城区智慧城管平台建设。
环卫工人作业、环卫车辆运行、执法人员执法、渣土处置工地视频监控多了……七星,越来越倾向于用“数据”管理城市。
2018年9月,按照国家住建部统一规范,七星城管执法队伍换着全国统一城管制式服装,以全新形象上岗。今年以来,七星城管部门又将市容环卫、市政养护、园林绿化、燃气渣土、垃圾焚烧及城管综合执法纳入“大城管”范畴。如今“大城管”格局已在七星区“开花结果”。美丽漓东,正踏着桂林城市发展的节拍,成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城市管理工作没有休止符,我们一直在路上。七星城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不变,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宗旨不变,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智能化、人本化、法治化管理的决心不变。”七星城管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本版图片由七星区城管局提供)
新闻推荐
烟台有6人入选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名单12月14日,山东省首批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名单公示。经各市评审推荐...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