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饽饽、砂大碗被抢购,绒绣、发丝绣获点赞不断 民博会第三日,烟台作品受热捧

烟台日报 2019-08-26 09:06 大字

市民欣赏烟台绒绣现场制作。YMG记者刘晋摄影报道昨天,民博会进入第三天,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延续前两天的火热程度,游人不断。在C馆,记者看到烟台传统工艺受到市民的热捧。不管是胶东花饽饽、砂大碗,还是烟台剪纸、面塑,都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开展首日,栖霞胶东花饽饽传承人贾雨萍的作品就已被抢购一空,“马上回家做。谁知道卖得这么好。”另外,砂大碗传承人孙德民的作品也成了抢手货。

民博会组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提醒还未前往民博会的市民,今天是展会的最后一天,可以抓住机会,前往“海淘”。点赞《金丝猴》它像要跳出来一样“看,习主席的绣像跟照片一模一样”“你看这个金丝猴,像马上要跳出来似的。”在烟台绒绣展台,挤满了游客。其中,不仅有烟台市民,还有不少外地参展商也闻名而来,一睹绒绣芳容。“我们公司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唐淑娟的作品《金丝猴》运用300多种色彩的绒线,根据画面需要,把每根绒线分股,再与其它颜色绒线并股、捻合、匀色,采用了‘方点针’‘参针绣’‘拉绒绣’等多种绣制工艺,尤其是对金丝猴毛发的塑造,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历时近半年方绣制完成,表现手法生动立体,充分展示了烟台绒绣独有的艺术魅力,曾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金奖。”烟台华艺绒绣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于中国的四大名绣,烟台绒绣除了能体现出完美无缺的艺术表现效果外,还以制作超大尺幅的巨型壁画作品著称,如早期作品毛主席纪念堂的《祖国大地》,由43名绣工协同完成,气势磅礴,色彩绚丽,光芒四射,被列入世界之最。此外,还有人民大会堂的《东海日出》,宁夏自治区党委的《长河红日》《沙湖秋色》《丹霞地貌》《六盘秋韵》,烟台市政府驻京办的《烟台山》等精品。无论是逶迤蜿蜒的苍莽群山,还是波澜壮阔的无垠大海;无论是神态迥异的飞鸟走兽,还是喜怒哀乐的人物肖像,烟台绒绣都能表现得如临其境又高度凝缩,既生动逼真又饱蕴神韵,表现能力之强是其它刺绣品和艺术品很难企及的。”鲁绣《雄鹰》发丝绣出迎风傲立远看鲁绣《雄鹰》,就已经被它的孤傲和不屈所震撼,细看了解,记者才知道这幅作品使用头发丝绣成。

它的创作者是张京艳,出生在海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为爱好美术,1979年,他到新疆塔城美术学校学习了5年的美术工笔。当时海阳郭城的工艺美术品厂正好办了一个刺绣学习班,不爱种地的张京艳报了名。张京艳说,当时刺绣学习班一共有46个人,只有他一个男的。那时候村里人都说,“大老爷们也要学绣花儿?”“很多人觉得这是粘上去的,其实不然,都是我一针针绣出来的。”张京艳介绍说,自己就是喜欢,也爱琢磨。“发丝绣所有的头发是要将经过特殊处理的,这样洗出来的头发才有足够的韧性、弹性和光泽。再配以辣木粉、生姜黄、辣椒绿、芭蕉紫等,经过这么几番处理,这些头发已能不烂、不褪色且千年不腐。”发丝绣还有一大难点,就是发丝太脆弱,在绣的过程中,力度控制不好就会断掉,“发丝拉得不紧,还影响作品质量。(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新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文艺展演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建平)8月22日,由兰州新区文明办、兰州新区中川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栖霞街道办事处联合...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