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红”助力乡村振兴 无论修路还是成立合作社,栖霞衣家村妇女都冲在前

烟台日报 2019-08-09 10:38 大字

正在劳作的衣家村妇女丁振红说起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的路,不少人都能讲出感人至深的故事;而说到修路过程中妇女的力量,村里更是人人竖起大拇指。乡村振兴的路上,衣家村的妇女们紧跟党支部,冲锋在前、积极担当,用满腔的热情绽放出漫山遍野的“巾帼红”。仲夏时节,行进在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满目葱郁,充满了无限活力与生机。“俺们现在的衣家村,山上有了路、有了水,日子一天比一天有奔头!”村民林慧英美滋滋地介绍说。

在衣家村办公室的看板上,记者看到许多当年战天斗地、劈山修路的照片,其中一位妇女裹着蓝头巾、拿着电镐凿石头的画面格外显眼,她就是当年“妇女突击队”的丁振红。她的丈夫是一名石匠,夫妻俩一起在修路现场忙活,她耳濡目染成了半个“专家”。攻坚阶段人手不够,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她拿起电镐就冲上去,不知被谁抓拍了下来,成了村里的“网红”。

在衣家村“全民会战”的过程中,“妇女突击队”人人都是冲锋在前的能手。由于村里劳动力不足、施工进度缓慢,村里的妇女们自发组织起来,到工地上挖土、搬石头。原本突击队员只是当“小工”,等男劳力干完打钎、砸石头等重活,她们争分夺秒把现场清理出来。随着修路进入攻坚期,“妇女突击队”也冲到一线,跟男同志一起“轮岗”,谁有力气谁就顶上去。“谁说女子不如男,俺们衣家村的人就是团结,就和一家人一样,团结就是力量。”说起当年修路的场景,村里的妇女满满的都是自豪感。

衣家村修路时,真正是男女老少全民“总动员”。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两位“老大娘”的故事。村“两委”发出修路的号召,83岁的杨淑兰大娘第一个举手支持。岁数大了,干不了重活,但她总能出现在最需要人的地方———看到路面有碎石,她就拿着铁锨去平整;看到有人在垒墙,她就给人家搬石头……村民都劝她说:“婶,你少干点,你来了就好。”她总是说:“不,我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同在工地上的儿媳见劝不动婆婆,就加倍做好“后勤保障”,为大娘置办了棉手套、棉靴子。可高强度的工作下,手套戴一天就磨破了,一冬下来,棉靴子也磨坏了两三双,手套磨破了一堆。

时年75岁的冯翠英大娘,从修路的第一天就在工地上干活,2017年夏天因为脑瘤晕倒了,去医院做手术前还笑着说:“等我回来还跟着大家干啊!”可没想到,她手术后不久就不幸去世了,手里攒了一沓“工票”,却没拿到一分钱的回报。但冯大娘没说过一句辛苦,也没提过索要报酬。

每当说起这些,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都感慨万千:“山路炸开后,没想到全村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来了,甚至八十岁的老大娘都冲到了一线,全都自带干粮砸石块、搬石子、整路面,有的手被震肿了、砸破了,有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印子,但大家咬牙坚持,谁也不吭一声,场面感人,看得我偷偷抹眼泪!”

路修通了,村党支部又开始探索领办合作社之路。但别的村成立合作社大多是土地入股,衣家村却是“劳动力入股”,凭参加集体劳动的多少获得股份。面对村集体薄弱的经济状况,不少村民打起了“退堂鼓”,参与热情不高。杨淑兰老人再次站了出来:“我就是一个农村老太太,不明白什么大道理,但是我知道,只要我们跟着共产党走永远不会错。”杨大娘不仅带着自己儿子儿媳“入社”,更积极地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村妇联也行动了起来,妇联主席孙培芬发动村“两委”干部家属,挨家挨户拉呱,向大家介绍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帮助妇女群众卸下思想负担,再通过妇女群众来做家人的工作,带动全村一起跟着党支部走上致富路。功夫不负苦心人,合作社成立后,全村57户,第一批就有53户加入。

从修通村里的路,到走上致富路,衣家村的妇女群众始终紧紧跟随着村党支部的坚定步伐,她们真心热爱自己生活的这座小山村,真情拥护这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真正发自内心的坚信,只要一心听党话跟党走,“巾帼红”的色彩必将更加绚丽、更加闪亮。YMG记者钟嘉琳通讯员倪庆葆栾海超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独居老人摔伤医院开“绿色通道”救命 村民自发捐款为老人筹措治疗费用

本报8月1日讯(记者孙淑玉实习生盛华育通讯员李成修李凌峰)独居老人意外摔伤,导致肝脏和右肾破裂,情况危急...

栖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栖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