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放过一山拦

齐鲁晚报 2019-03-14 05:32 大字

文/焦红军

南宋中兴诗人杨万里有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综观胶东散文作家群体的一个总体现象:胶东散文作者勇于展示自我,不固步自封,他们以文会友,以突出作品的文本价值为导向,相互学习,教学相长。

年轻的散文新秀,在省散文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省散文创作基地非虚构散文创作的大旗聚集下,四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出版推出各种散文专著、年选、合集、散文集50多部,在等省内外杂志、期刊、网络推发会员作品1200多篇。许许多多胶东会员的作品,冲出家门口的重围,登上了省一级的大报大刊,在全省和全国的散文交流平台上,互动交流,一试身手。

2019年度胶东散文作家创作年度观察之一:以“源自生活、关注现实、言之有物、写真性情、体现社会正能量”为导向的非虚构散文仍是胶东散文作家创作的主流

众所周知,胶东地处半岛沿海地区,大风吹,大雨下,大雪飞,环境造就性格,所以造成。胶东人个性直率、说话豪爽、办事坦诚、重诚诺、易交往的特点,胶东人又往往被称为“鲁直”。近些年,胶东散文在山东省散文学会的指导和烟台创作基地的引领下,胶东半岛散文作家群提出了“做有价值的文学“和“源自生活、关注现实、言之有物、写真性情、体现社会正能量”的散文写作主张,受到了写作者的一致赞同和欢迎,正因为胶东人性格上与创作理念的相得益彰,所以胶东散文作者对“非虚构散文”创作显示出特有的衷情与刻苦的探索。非虚构散文体现出的源自生活、言之有物、体现出真性情的创作理念,《过年是永远的好心情》作为一篇散文随笔,在北芳的笔下表现得是淋漓尽致。北芳的散文,在琳琅满目的文学园囿中,如一方老方布,针脚密实,素雅简洁,醒目沉稳,与那些流行的文学秀相比,我认为北芳的散文少的是文字的矫情,更多的是文学的火候,这既可以看作是岁月的馈赠,也是在文学之路上行旅的旅人永远也要跨过的一道门槛。

2019年度胶东散文作家创作年度观察之二:小人物的力量。在企业一线从事生产管理的省散文学会会员高绪丽,是胶东散文的后起之秀。她的散文《从尘土中走来的人们》全文不超过两千字,描写了我、婆婆、春姐、宝田、书记等不下七八个人物,通篇读下来,没有冗长之感,其中的宝田、书记等几个小人物的故事描述,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这大概就是平凡的世界中,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所散发的魅力,可以说是着墨不多,用笔凝炼,意蕴丰富。无独有偶,近期胶东农民作者于喜京也相继写出了关于童年回忆的富有小人物色彩的“二老孔和他的菜院子”和“亮海大叔”系列,他不仅将乡土气息的散文融入了现代的小说语言,而且突出了乡村小人物的故事与命运的写实与勾陈,人物命运描写跌宕起伏,还原乡村小人物真实的文化原生态,作品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尤其是作品中“二老孔”的人物形象和设计,非常典型,非常独到,为胶东散文作品人物画廊又增添了不小的一笔。我认为,这是作者找到了挖掘生活的富矿,沿着这条路挖下去,作者一定会找到文学的真金和白银。

2019年度胶东散文作家创作年度观察之三:对日常与世俗生活状态的撷取与咏叹。日常的一点一滴蕴含着一个人感知世界、认识世界、面对世界的方式。而这种认知从某些方面来说,比写作本身重要的多。作为平凡的世界中的平凡人物,从底层和田野中走来的胶东散文作家,他们带着满身的烟火气、披挂着田野晶莹的露水,注定是执着和热衷于日常与世俗生活状态的挥写的一个群体。王翠平是这个写作群体中的一个另类。她的一篇《斜风细雨不须归》,全文不超过两千字,作者犹如一个丹青妙手,只是以极简的文字和轻妙、淡雅的思绪,剪裁、组合、细描、淡写,就为年选的读者群勾勒了一幅动人的世俗生活的山水画卷!在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的助推下,近几年,胶东散文作者上下树立精品意识,以对文本价值的尊崇为目标,你追我赶,探讨交流,好作品层出不穷。

2019年度胶东散文作家作品观察之四:对亲情、爱情、友情的永恒表达与展示。有如中国画里的松竹梅岁寒三友一样,亲情、爱情、友情是我们写作者永远也绕不开的一个写作主题。胶东散文作家刘郁林的情感散文《一支火柴》就属于这样的一种写作类型。该作品在题材选择和把握上,因为描写对象的单一和题材缺少可延展性,对写作构成了一定的难度。可贵的是,作者在写作上不因循守旧,而是另辟蹊径,全文以38岁、42岁、52岁的时间为纵轴,以中国台湾作家龙应台与其母亲美君的故事、二战时的故事情节回忆为铺陈,以对一只火柴的倾诉,见证了母亲美丽的一生。

2019年度胶东散文作家作品观察之五:浮华过后,小品文在胶东散文作家中的探索与兴起。2019是胶东散文作家的“小品文年”。胶东散文作者在经多年的跋涉和探索之后,把目光转向了以“短小精致、清新委婉、性灵有品”的小品文创作中来。身为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副秘书长、栖霞散文学会副会长的柳华东首发其声。他的小品文《老屋顶上有瓦松》全文1800多字,可以说是文含真情,字见功力,言简意赅,不同凡响。华东的散文这几年在题材的选择上、作品立意与深度上,都有所突破,这与其个人不懈的追求、丰厚的文化底蕴、包容的品德是分不开的。在意境的构造和情节的处理上,徐丽的随笔《已是秋意阑珊》便为如何写出不经意间的小品文提供了借鉴。文章很自然地由出门到回门,环扣起整体严密的结构,一句诗带领我们进入了秋意阑珊的环境中,花园小路衰草秋虫柳条浅绿的小草不见的蝉声代之各种秋虫的欢叫,满墙的蔷薇,曾经夏日的青蛙,雏菊牵牛花蔬菜园里的辣椒茄子依然碧绿的无花果,这些特摄镜头,无不带着秋意阑珊的韵味。

文章短而又短,却短而有情感有幽默机智风趣,这是小众散文小品文蓬勃兴盛的一大趋势,相信,随着参赛作品的大量涌现,胶东散文作家群会有更多更好的小品文问世。

新闻推荐

蛇窝泊镇学习考察队赴外“取经”

本报讯(通讯员杨洁YMG记者姜乾)镇村干部“走出去”,致富经验“学进来”。日前,栖霞市蛇窝泊镇成立由镇长带队,部分管区...

栖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栖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