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比对助滞站人员寻亲 市救助站护送5名流浪者成功返乡

烟台日报 2018-07-26 09:44 大字

“对于滞站的受助人员来说,几年十几年过去了,救助站可能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家。”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昨天告诉记者,救助站是临时性救助机构,流浪人员最终还是要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每当为救助的受助人员找到家,工作人员都特别兴奋,特别有成就感。找到了亲人再把他们护送回自己的家里,和亲人团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送他们“回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繁重。救助寻亲方式也逐渐从单一的人工查询向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转变。烟台市救助管理站围绕“在站寻家,让爱回家”这个主题,开展了系列寻亲活动。通过救助站网站、烟台日报、晚报、齐鲁壹点、今日头条等媒体公布寻亲信息和寻亲知识。市救助站通过与芝罘区世回尧派出所联合,为滞站找不到家的受助人员采集DNA数据,今年初又给滞站的受助对象做人像比对,通过人脸识别寻亲,根据比对信息及时走访核实护送返乡。“自去年以来,通过做DNA和人像比对,我们已成功为5名滞站受助对象找到家。站领导特别重视,亲自走访护送他们回家。”市救助站副站长邵卓晨告诉记者,站里近期就护送了一位湖北监利的“马山男”回家。“马山男”原名刘某某,因患精神疾病离家流浪,被马山寨派出所送来烟台救助站,被称“马山男”。5年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不间断地与其沟通,到医养机构查询核实身份。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上月的一次回访交谈中,“马山男”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写出了“监利刘某某”。根据所提供的信息顺藤摸瓜继续引导又写出了“同心村”。在湖北监利站的帮助下,市救助站联系到村干部,村里称有这么个人,十多年前就不见了,现在已注销户口。为了确定其身份,让其儿子和亲戚通过视频辨认,因为“马山男”近几年在救助站生活,白白胖胖,穿戴整齐,家人都不敢确认这个“马山男”是不是要找的刘某某。最后“马山男”儿子到当地公安部门采集了DNA血样,经确认和市救助站采集的“马山男”DNA血样相匹配,就此离家十多年的刘某某终于能够回家与儿子团圆。“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是每个受助人员的期盼,也是我们民政救助人的心愿。”市救助站站长王健说。在当地政府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市救助站通过实地走访进行核实,现在又将人像比对确定身份的4名滞站人员护送返乡,并且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其中一位来自莱山的智障女孩石某某,因妈妈去世女孩流浪街头被滨海派出所送救助站救助。四年来工作人员没有停止过为其寻亲的脚步,曾在社会广角、头条寻亲等媒体公布过寻亲信息。现在莱山民政局大力支持配合下,协调办理了农村低保,并且给予她残疾人护理费,安置到莱山福利中心。还有两名栖霞籍男子,栖霞民政局很重视,通过多方做工作,分别安置到相关乡镇敬老院。文登的张某某因患有精神疾病,三年前兄弟姊妹出资送到敬老院代养,犯病后自己从敬老院走失,被公安护送到救助站至今,现已在威海站的协调下护送回代养敬老院。YMG记者尹琳通讯员于波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栖霞市西城镇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凝聚乡村振兴“精气神”

“村里评选我为‘好媳妇\’,打心底里高兴。这对我也是鼓励,今后我要继续当个‘好媳妇\’,带动村里其他人孝敬老人。”近日,家...

栖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栖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