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慕氏《墓志铭》揭千年秘密

烟台日报 2018-05-21 09:51 大字

□张荣起一座碑刻,一块墓志,可以揭示一个村庄的半部历史,如再加上一部开山姓氏(第一个落户建村的)的完整家谱,不仅能解开一个村庄的全部历史,而且能揭开这一姓氏的来龙去脉和繁衍分布的情况。最近栖霞慕氏第十八世孙慕志宇先生编纂的《栖霞慕氏族谱》,就证明了这一点。

此前,记载栖霞慕氏历史最详尽的资料,是慕氏八世孙慕荣榦(蓬莱籍)《重修栖霞慕氏族谱》一书,然而该书修撰于清末时期,由于资料不足出现了不少误区,幕志宇根据地下新发现的《墓志铭》,参考历史文献,深入研究慕氏族谱,有了不少新的发现,从而揭开了慕氏及慕家店村历史上的谜团。揭开慕姓的谜团《栖霞慕氏族谱》有几点不同于《重修栖霞慕氏族谱》。一是对栖霞慕氏来自何地,有了正确的结论;二是弄清了慕氏迁来栖霞第一人的姓名、时间和原因;三是由复姓“慕容”改成单姓“慕”的时间和缘由有了准确的结论。揭开上述谜团的主要依据就是一座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墓志铭》。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位于栖霞观里镇慕家店村东北100米左右的慕氏老茔,还保留着原有的规模,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墓区内建有神道、石坊、华表、翁仲(石人)、玃马(石兽)等标志墓主身价地位的建筑(栖霞如此规模的墓葬,除此只有武略将军牟全墓一处),造型古朴,阵容威严。曾做过五品官的三世祖(原谱世系)慕信公之螭首龟趺之碑高高耸立。碑文曾作为慕荣榦修谱的主要依据,为栖霞慕氏入栖的先祖姓名与时间定位。然而这并不完整的见证,在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统统被夷为平地,开辟为农田,对慕氏文化的研究也从此终止。1980年初,祖茔旧址被村规划为宅基地,村民建房时,发掘出史无记载的慕伉墓,出土文物38件,有瓷器、铜器、铁器、银器,尤其出土了极有史料价值的《墓志铭》一盒,共含阴刻志文796个字。详尽的志文,涵盖了慕伉上下六代、近200年的历史,解开了栖霞慕氏始祖之谜。

慕伉,先于慕信190余年,间隔七代,是栖霞目前发现的慕氏先祖中,出仕最早、地位最高、官品最大的族人之一。但在墓葬发掘之前,家谱未录,地方史志未载,许多谜团便因此而产生。慕荣榦根据慕信碑文推测慕宗益是栖霞慕氏最早的先祖,可从《墓志铭》中得知,慕宗益只是慕伉的第三个儿子,此前还有四代,100多年。由此可见,慕伉墓和墓志铭的出现,对栖霞慕氏渊源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慕志宇认真反复研读《墓志铭》,又查阅五代史、资治通鉴,考究地方古志,终于解开了慕氏家族及慕家店建村的历史。

慕伉,字子高,生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卒于政和四年(111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享寿九十三岁,官至朝奉大夫(正五品)。慕伉身世的发现,将慕氏先祖名讳上溯四世,下延了二世,填补了慕荣榦《重修栖霞幕氏族谱》的空白。《墓志铭》开首云:“慕氏,本慕容,家济北,以儒为业,门有禄士者多,因踬声秩不显于时。丁五代扰攘,徙居胶东止,云姓慕,今为登之黄山人也。”这简短的开头,便将慕姓的来历、住址、家业以及迁徙的缘由、去处、改姓更名的时间,交代得清清楚楚。原居“济北”(五代、宋代时期泛指济州以北,济州,今济宁),纠正了慕荣榦“塞北幽州”之误。塞北幽州,也是慕荣榦因无充分证据,根据康熙元年《栖霞慕氏重修族谱原序》推测而定。《墓志铭》中之“家济北”,姓“慕容”,对先祖来栖前的住址、姓氏做了肯定。根据古代多因株连九族的政治灾难而改姓埋名、远遁他乡的惯例,慕志宇参考《五代史》和《资治通鉴》的记载,从当地两户地位显赫的慕容氏中锁定了栖霞慕氏始祖以前先祖的姓名叫慕容彦超。慕容彦超曾有联后汉反后周战败灭门而族人外逃的家史,并从慕容彦超传略中证实,第一个迁栖的是慕容彦超的次子慕篆(长子慕容继勋,死于战争中)。确认栖霞慕氏的先祖是慕容彦超,自然不难得知他来胶东前的确切地址“兖州”(今山东兖州市),《慕志铭》里不明书“兖州”,而以广义的“济北”代之,自然是为了避嫌,慕伉做的是宋朝的官,宋庭称慕容彦超是叛臣,岂肯披露真相?《慕志铭》载:“来胶东止,云姓慕。今为黄山人也。”何时改姓慕,有了明确的交代。所居地名与慕信碑文所云既一致,也有时代上的差异。即来栖霞之前,“过即墨,居汝山,次迁栖霞方山”,方山与黄山音近,先“黄”后“方”,肯定是演变而来的。来栖后,慕伉之前的三代既不为官,也不经商,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只靠农业为生。《墓志铭》载:“曾祖篆,祖霸,父谭,皆韬晦林泉,委顺安命,不求闻达。”这与潜逃他乡、改姓埋名的际遇是相符合的。《墓志铭》又载:“公之父,善理家,蓄粟甚厚。田产增广,甲于东州,当明道间(1032-1033),岁时不登,发所蓄粟,低其直,以振饥民。凡有阙食乏镪而告者,虽素不识面,亦贷而与之,后不偿其所贷者多矣。”由此可见慕伉父辈是一个精明能干、德惠一方、名声远播的人。但其本人并未出仕,《墓志铭》载:“遂以家学传诸子,训导严,督威造妙理,弟兄相继登仕。”由于重视教育后辈,才有自慕伉开始,代代为官的显赫家世,到慕信,已是第七代。揭开慕家店村的谜团在《墓志铭》出土前,观里镇慕家店村一直叫这个名字,归属也没有详细的传承,《墓志铭》文载:“……政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葬公于本县莱山乡归仁里。”结合地方史志综合比对可知,慕家店村宋代隶属莱阳县莱山乡管辖,村名曰“归仁里”。观理镇地处栖霞与莱阳交界处,莱山即观里南部山脉,今称旌旗山,莱阳县名即源自此山,莱阳,即莱山之阳也。莱山乡相当于现今的莱阳榆科顶、西留、栖霞的观里、官道一带。1131年(辽阜昌二年),伪齐刘豫政权,析蓬莱的阳疃镇和莱阳的北部地带,置栖霞县。观里、官道等地,当属划归栖霞一部分的莱阳土地。“归仁里”当属宋时慕家店的村名,至于何时由“归仁里”改为慕家店,没有资料记载。慕荣榦在《重修栖霞慕氏族谱.》中将“店”字写作“甸”字,清光绪登州府志也写作“甸”字,这说明现在的“店”字,是民国以后所改的,而且沿用至今。

慕家店村幕氏的后裔,据姓氏专家李元章在1986年7月考证,全县慕氏1203户,4800人口,分布于14个乡镇53个自然村。另有蓬莱、莱阳、龙口、招远、福山等市区的慕氏均为栖霞慕家店慕氏之后裔,荣成慕氏在清乾隆年间所修的族谱序中称:“栖霞慕家店子村……皆吾同宗也。”由此可见,有可能胶东慕氏皆是由幕家店子村慕氏繁衍迁徙而来。

新闻推荐

■图片新闻

栖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栖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