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建设200余处应急避难场所,应用“智慧气象”应对气候灾害 为生命筑起坚实的屏障

烟台日报 2018-05-13 08:44 大字

又是一年5·12。昨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记者昨天走访了市人防办、气象局、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了解到烟台市在“智慧气象”方面不断创新,及时应对气候灾害,并在汛期来临前,对地质灾害隐患做出基本预测,最大程度地消除自然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急避难场所筑起“安全网”遇到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该到哪里躲避?烟台市的紧急避难场所都有哪些?“我们在人防示范社区每个楼宇都配有疏散引导员,一旦听到灾情警报,会引导居民及时进行疏散。”市人防办指挥通信科科长王远东介绍,烟台市形成了四级疏散组织网络,每一处避难场所都与引导员进行了对口落实。

疏散与避难场所包括疏散地域、疏散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疏散地域是安置疏散人员的基本场所,一般选择在离城市10-40公里、能较好避开可能遭受重大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区域。烟台市共确定了栖霞市的13个镇、招远市的6个镇、牟平区的6个镇、福山区的3个镇、龙口市的6个镇共727个自然村,作为主城区人口疏散地域,并对口落实到城区内的每个社区;疏散基地是人防部门投资建设或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建设的疏散场所。近几年来,烟台市确定了福山区、牟平区、栖霞市、蓬莱市四个市级人口疏散地域,建成了张裕工业园、牟平昆嵛山、栖霞艾山和招远罗山四个市级人口疏散基地,明确了二百余个地面应急避难场所。此外,为防范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方便居民紧急疏散、避难、临时生活以及政府开展救灾工作,市人防办协同有关部门利用城区内人防工程、公园、绿地、体育场、操场、广场等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市体育公园、滨海广场、市区新建体育场、烟台旅游大世界广场、南山公园广场、文化中心广场、芝罘区体育场和莱山区滨海体育休闲广场、五彩文化广场等均被确定为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10万余人临时避难,各县市区还确定了20余处应急避难场所。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区人口疏散的需要,市人防办开展了人防进社区活动。先后在14个县市区、56个街道、近160个社区开展了此项工作,建成了社区人防工作站工作设施100余套、应急物品展示柜90余个,安装了人防宣传栏180个、疏散告示牌1500个、疏散指引标志3000个、人防工程标志1900余个,举办宣传活动50余次,培训人防志愿者300余人次,发放人民防空应急手册40万册,惠及100万余社区居民。“智慧气象”应对气候灾害云晴雨雪的天气变化,伴随而来的就可能是气象灾害。那么烟台市有哪些易发的气象灾害,又该怎样预防呢?

气象局工作人员介绍,自2014年汛期结束后到2017年初夏,烟台市降水持续偏少,发生了自200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连续干旱。与此同时,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森林防火形势严峻。此外,入汛后烟台市容易出现暴雨天气。以去年为例,7、8两个月份先后出现8次暴雨过程,局地出现大暴雨。从分布来看,招远出现暴雨次数最多,其次为栖霞、莱州、莱阳。

如何有力应对气象灾害呢?用“智慧”服务市民生活,让人们应对天气气候灾害更加及时有力———“智慧气象”应运而生。工作人员介绍,“智慧气象”具体表现为深入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依托气象科学技术进步,使气象系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系统。它不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简单叠加,而是从“人工”走向“智能”的质变。划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即将来临的汛期,烟台市有哪些地质灾害隐患?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烟台市在每年汛期来临前,都会对地质灾害趋势做基本预测。根据2017年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烟台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仍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以昆嵛山、艾山—牙山、塔顶山、大泽山、招虎山、罗山等为中心的低山丘陵区及岛屿海岸带在强降雨的影响下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尚未有效治理的历史遗留地下采空区和不明采空区的地面塌陷隐患比较突出。

据工作人员介绍,以2017年为例,昆嵛山地区、艾山—牙山地区、塔顶山地区、大泽山区北麓、招虎山地区、罗山地区等由于山地陡峭,沟谷发育,沟谷内多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区内地质条件较复杂,汛期遇强降雨过程易发生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岛屿、海岸带受海蚀作用影响,边坡发育不稳定,汛期也可能产生崩塌灾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坡下建筑、桥梁、道路、水利等设施和坡下人员、景区游人。

栖霞市、龙口市、招远市、莱州市等部分县市区因地下开采煤、金、滑石、铜、铅锌等产生的历史遗留采空区较多,易发生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主要为采空区及周边的建筑、桥梁、道路、水利等设施和附近人员。另外,根据各种地质灾害基础调查、检查和巡查资料,结合烟台市地质环境特点和以往发生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烟台市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汛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9月。

根据汛前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烟台市将42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为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其中市区隐患点有9处,分别是芝罘区大海阳路(崩塌)、芝罘区环山路东段南部山体(崩塌、滑坡)、莱山区铁矿及大理岩废弃矿区(地面塌陷、崩塌)、福山区高疃镇王家庄铜矿废弃矿区(地面塌陷)等。今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会在汛期来临之前公布。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邹新义徐洁

新闻推荐

栖霞 现代产业园引领果业“突围”

20多台大型机械一天完成400余亩土地的施肥与起垄,200多名雇工在几天时间里栽植近7万棵苹果幼苗,这样的耕种速度,让以“单户生产”的方式管理了半辈子苹果园的唐西村老少爷们啧啧称奇。自从去年冬天...

栖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栖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