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家乡,寻找乡村的年味

烟台日报 2018-02-22 09:46 大字

过年,无

论身在何处,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典藏着一幅自己关于过年图景的美好画面。有人说年味淡了,可在我准备启程返乡的那一刻,年味就这么自然地来了—————你看,马路两边挂起了红灯笼;你看,家家户户都已贴上了火红的福字;你看,点鞭炮的人还是那么热衷此刻。年,是一样的红火,但如何过年却也各有特色。今年,我返回老家栖霞,在不同的年味里,寻找城市的变化。

从大年初一至初四,牟氏庄园景区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挤满了庄园。听说景区内可以“得福”,我也凑了热闹去一看。果然,景区内外处处张灯结彩,整个庄园被火红的灯笼、艳丽的对联装扮一新,呈现出浓浓的过年氛围,不少市民拿着手机“找福”呢。

原来,传承古代当地老百姓“春节到庄园来祈福”这一习俗,牟氏庄园景区今年春节期间特别推出“闯关得福”游客互动活动。据悉,初一至初四共计有900多名游客通过关注牟氏庄园公众号、找到闯关二维码、用微信扫码答题等步骤成功闯过八关领取新年礼物一份,更有通关排名尾数为“6”的近100名游客获得幸运大奖。此活动持续时间截止到正月初六。

游客在用现代互联网方式参观三百年封建地主庄园欣赏古代超高建筑艺术的同时,还近距离的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庄园外,围扭秧歌、舞狮子等大型文艺汇演锣鼓喧天,欢天喜地,被游客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还时不时的有游客主动参与一把,大呼过瘾。庄园内,贴春联,挂灯笼,着古装,猜灯谜,唱吕剧,做饽饽,下饺子等一系列参与类民俗项目让游客觉得牟氏庄园既传统又有特色,我和游客们一起,在参与体验过程中又重新找寻到逝去已久的年味,收获了诸多乐趣。

在城市,凌晨起床拜年已不常见。在农村,打着“灯笼”出门拜年的习俗则延续至今。与三年前不同的是,我的伙伴慕珍不再打灯笼拜年,老家栖霞慕先庄村已装上了路灯。今年,慕珍再次和父亲一起返乡拜年。凌晨3点半,正在熟睡的慕珍被父亲喊起床,穿上在炕头上放着的新衣服,提着小灯笼和父亲出门了。从栖霞城出发,抵达十里庄后穿榆林庄,经瓦屋再走1公里便到了慕先庄,大约四五公里的路都成一色“脱”去“灰黄”换上沥青。“爸爸,有路灯了,灯笼用不上了。”慕珍的一番话也让父亲注意到,村路亮堂起来了。“路灯从晚上亮到早晨6点,夜间出门不用怕黑了。”一起出门拜年的村民说。拜年的路上,慕珍习惯性地抓着爸爸的手。但她已熟悉这里的一切。沿路偶尔几声犬吠,她不忘说一句“狗年旺旺”。本一个小时的拜年路,慕珍和父亲也从村东头走到村西头仅用约40分钟左右就溜达了一圈。“现在村里路好走了,老乡拜年都省劲儿了。”慕珍的父亲说,坑洼的土路变水泥路,高低不平的台阶也铲平了,“路好走了,今年村里一定旺。”一句吉祥话,惹得通行的老乡一嘴乐呵。

正月初一这天,在家家户户都忙着拜年的时候,村民张铮却忙着“玩手机”。他可不是真的在“玩”,他正忙着拜年抢红包呢。“狗年祝您旺财旺运旺一切啊,给您和家人拜年了。别忘了到群里抢红包啊。”张铮通过微信把这段祝福发给了同村的小伙伴。打开张铮所说的群,正是他组建的从小一起玩耍但如今都各分东西的老朋友们。“从年三十开始我在群里丢了将近200块的红包了。”张铮说,“今年苹果卖了好价钱,产品越来越受到认可,咱有钱发红包了。”

张铮可不只给朋友发,在家人群里,他也最活跃。“我们家三代都是农民,父辈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是现代农民。我用现代思维帮他们致富。”一年前,张铮离开工作多年的岗位返乡创业,运用自己所学的农业技能及营销模式,开拓了一片新农业领域,通过电商等卖樱桃、苹果等当地特产。“外地的朋友很认咱们胶东的土特产,纷纷点赞。过年了,我也得发红包,答谢我的客户们。”张铮拿出手机,又开始新春忙碌。YMG记者慕溯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栖霞书法家送“福”进万家

本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李玉光摄影报道)昨日,由栖霞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的文化惠民季活动来到该市寺口镇张家沟村,将富有特色的春联和文化书籍送到群众身边。尽管天气很冷,在村委大院活动室,书...

栖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栖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