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钓鱼与撮鱼的乐趣
■周桥生
我家就住在桂林市七星景区的灵剑溪旁,少年时代,那灵剑溪水深而清澈,不但鱼虾多多,而且处处清泉涌动,煞是惹人爱。我们六合路(该路那时位于七星公园栖霞门东面,长约两百米)的居民吃的用的就是在这溪边用大条石围建的一口浅水井。那水好清凉的,夏日里我们常用那井水榨凉粉吃呢。
记得我少年时代,经常伙同本街少年儿童,下到灵剑溪洗澡、游泳。那溪水一般有两米来深,更深的地方,是那山边成潭处,四五米深也有。那时,我们从河水中得到的乐趣,除了学会游泳,常与小伙伴们在灵剑溪中戏水逗乐外,还有两乐,一是在灵剑溪垂钓,二是在邻近的新桥(现名栖霞桥)下的小东江撮鱼了。
那个时候我正读小学,课外作业很少,所以,下午一放学,特别是周日不上学的时候,我们本街的几个小伙伴就相邀着到灵剑溪靠山边深潭处钓鱼。那钓鱼的全套工具都是自制的,可谓随手拈来,就地取材,土法上马,不花一分钱。那钓竿,就是在河边砍的小金竹,或是菜地里种豆角、四季豆用过的豆插子(一种小竹竿);那鱼线,就是家中缝补衣服用的象山牌圆塔线,截取约三四米长,将其一头扎紧在钓竿尖上,另一头捆上鱼钩;那鱼钩也不用买,就用家有的或扣别针或大头针或缝衣针等,在煤油灯火上烧红,然后弯成钓钩;那钓线上的浮头(鱼漂子),就更简单了,那时几乎家家都有用高粱秆扎成的扫帚,随便弄下四五寸长一节,捆在钓线上即可。至于鱼饵,大多用的是蚯蚓,有时也用菜青虫或苍蝇之类。到了小河边,把勾了食的鱼线、钓钩甩下去,两眼不时地瞅瞅那浮头,如小小姜太公般,就等那水中的鱼儿愿者上钩了。
儿时钓鱼也有个讲究,关键在浮头上,若浮头小有晃动,或轻微下沉,我们一般是不大理会的。因为那大多是小鱼在逗弄鱼饵,即使是大一点儿的鱼,也还未咬钩,只是在稍稍碰触,试探试探而已。这也见出鱼儿们的狡黠,想探探这悬浮在水中的美味是否吃得,有否陷阱?可是,我们比它们更聪明,更沉得住气,完全知晓鱼儿们在水下玩的鬼把戏。若是那浮头猛然往下沉,甚或是被拖往水下快走,那就是鱼儿吞食上钩了,这时就得赶紧起钓了。若再迟一些,鱼儿就会吞食吐钩摇头摆尾而去了。
那时节,我们在灵剑溪钓起的大多数是鲫鱼、桃花片之类,看着小鱼儿在钩上蹦跳挣扎,那银白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特别紧张与快乐。紧张,是怕鱼儿半空中脱钩落水而去;快乐,不但有活蹦乱跳的鱼儿落入手中的情趣,回家后就有一餐“鱼仔送饭,鼎锅刮烂”的美味享受了。
少年时光,我和小伙伴们不但爱在近旁的灵剑溪钓鱼找乐子,还喜欢到离家两三百米远的小东江里撮鱼。因为那里不但鱼更多,而且鱼儿也傻,尤其是那些刀鳅、哈巴狗(一种寸来长很肥实的鱼)等鱼,真的很傻很傻的,它们常躲在水草里或石头下一动不动,见到人来也不惊慌,更不逃走,或许是它们很相信身边的隐蔽物吧?仍是傻傻地呆着不动,所以很容易撮到。那时,我们撮鱼,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就是用一个竹制小撮箕,在那浅而水草多处兜来撮去。每撮必有收获,圆长的是泥鳅,扁长的是刀鳅,短肥的是哈巴狗,还有细长的小鳝鱼,扁扁的小鲫鱼等,撮上个把钟头,拿回去,美滋滋地交给父母,或黄焖或油炸或氽汤,不久,一碗鲜香四溢的美味佳肴就有了。
说到小东江上的小桥,还想起一件蛮有味道的事。那时小东江上的小桥叫新桥,名字挺好听,但那新桥一点不新。其结构是钢梁的,倒蛮牢实,可桥面上铺的却是厚木板,有的木板已经有些破损了。人走在桥上,尤其是有自行车来了,便“咣当咣当”地乱响一气,桥面上的垃圾尘土,直接从指头般粗的缝隙间往河里掉。好在那时极少有汽车经过,我好像也没见过有汽车从那桥上过。说到汽车,想起一件真实的趣事,当时某外国一位老太太游览桂林,轿车到了新桥头,那老太太一看如此破败的木板桥,又见中国人神色自若地从容而过,有的还在桥面上逗乐与打打闹闹,她不由得伸出大拇指直夸中国人勇敢。而她呢?则不敢过了,叫轿车转回头,她怕掉到河里面去呀!哈哈,现今想来,还真是蛮有趣的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强胡裕鹏YMG记者徐睿)为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今年以来,栖霞市纪委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读书增智、立德修身...
栖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栖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