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亳州的传奇 ◎苗秀侠

亳州新报 2019-05-23 14:48 大字

作者简介 中国作协会员,著名作家,《清明》杂志副主编。写作小说、散文。代表作有散文集《青春的行囊》,小说集《遍地庄稼》《迷惘的庄稼》及长篇小说《农民工》(合著)、《农民的眼睛》《皖北大地》等。曾荣获老舍散文奖,安徽省政府文学奖,北京文学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高德地图告诉我,我的故乡苗老集,和亳州城之间的距离,是63公里,开车走高速不到一个小时。

哪一种情意,比得上思念故乡的情意?哪一种念想,是真正的朝思暮想?

没错,我就是那个把亳州当作故乡的苗老集痴情人。无论是大阜阳时代,还是阜阳亳州各自有了行政区域划分时,自我少时北望亳州这座充满传奇的城池始,已命中注定我跟她的缘分,并且此情此意,今生不可更改。

我这坛从故乡泼出去的水,尽管山南水北绕了一圈,当站在大亳州的土地上,内心的波涛仍风起云涌。

少年的忧伤

最初知道亳州,是从母亲唱的戏文里获得的。那时候亳州叫亳县。

学龄前,趴在小板凳上捏泥碗碗,听妈妈小声唱河南豫剧,其中几句听得我耳熟能详了:“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尊一声贺元帅细听端详,阵前的花木棣就是末将,我原名叫花木兰是个女郎……”

花木兰是谁?见母亲唱得情真意切,眉眼里都是对花木兰的喜爱,忍不住问道。

花木兰离得不远哪,就在北边那一片。母亲讲述着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然后,手朝北一指,喏,花木兰的家,就是亳县那个地方。

原来,那个叫花木兰又叫花木棣、武功高强女扮男装的武林高手,就是北边不远的亳县人哪!便对亳县有了遐想。小孩子的遐想抻不远,简单,在脑子里过一过,又站在村子北边的一只石磙上,北望一番,仿佛看到穿战袍握银枪的女子,骑着高头大马,顺着麦地垄跃马扬鞭而来,甚至带来一阵呐喊声。这经验来自乡村舞台,民间剧团演唱的武戏,演员们的穿着打扮,一招一式,就是这种样子。那么,带兵打仗的花木兰,也一定是这种样子喽。

后来的戏文里,让我知道了白脸奸臣曹操,会治百病的神医华佗,都是亳县人。对亳县的神往,已经到了痴迷地步,而她却远在天边之外。

是的,小时候对方位没有具体概念,生于大平原的人,抬头看到的是一片高天,顺着田野朝远方看,天地相连处,就是天的尽头了。在天的尽头看不到的地方,就是天边之外了。向往天边之外的世界而不得,会有忧伤,因此,北望亳县成了我少时唯一的忧伤。

这份忧伤止于十四岁。

第一次私游

十四岁的暑假,与同学相约,去远点的地方玩玩,就去了玄集看茨河闸。对着滔滔茨河水唱歌跳舞,又沿着河堤的杨树林子疯跑尖叫,欢乐一整天。仍觉不过瘾。我们可以去亳县!我的提议让同学兴奋,立刻点头同意。

在学校,我们两个最铁,一起跟男生打架,一起写小说,一起散步谈理想,还各自取了笔名。那时候,《清明》《小说月报》已经有了,我们成绩好,可以很自信地朝老师借杂志看。就这样,我和同学成功策划了亳县之旅。之所以敢去一个陌生地方玩,其中的底气,是同学的表叔就在亳县工作。

说起来很低智,但仍把各自的父母骗住了。我跟父母说去同学家玩三天,同学的版本跟我如出一辙。两个少女就这样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私游。那时候没电话,没微信,相隔七八里路的村庄,可以玩《三十六计》里的瞒天过海。

一大早出发,先从苗老集坐汽车,朝西走七十里,再在三角元转车去亳县。到亳县县城时,天黑透了。一直难忘在陌生县城汽车站猛不丁出站的感觉,浓厚的陌生感,仿佛一张黑毯,呼啦将人裹严。一路说笑此刻息声,不敢兴奋,两个小孩努力装出胆大妄为的样子,却最终,乖乖地快速钻进站东小旅馆。那时候不流行研学活动,旅馆老板娘见到两个背黄书包的小姑娘,端出应有的担心,她慈眉善目,问道,同学是走亲戚吗?立刻点头,眼泪几乎要掉出来。晚饭也不敢出去吃,就那样团在床上,紧张到天亮。

天亮的好处是肥人胆。亳县县城处处阳光,树叶清亮,蝉声悠扬。两人饱餐一顿嘛糊油炸馍,立马来了精神,为昨晚的委顿胆小羞愧不已。既来之则安之,一定完成亳县的首游。亳县既然做过都城,肯定有与众不同之处。果然,老石板街漂亮至极,厚实光亮的石板,平生第一次见,两人蹲下身,用手摸石板,尽管是暑天,仍觉石板透着沁心凉意。

还有街两边的老房子,虽非高楼大厦(那个年代高楼不多),却古色古香,有着不怒自威的风姿。那时候年少,尚不懂这种风姿就是帝都的文化气场。当然,除了老房子,亳县的新街道和别的县城没大区别。一边在街上走,一边东张西望,问了许多人,终于找到同学表叔工作的大院,却不料,表叔升了职,到某镇当站长去了。因为找不着表叔,没有依靠,胆子再次变小,一番商量后,两人决定匆忙结束亳县之旅。

现在想来,亳州的首游,尽管没有见到和花木兰有关的影儿,却成就了一篇像模像样的小说。题材是从黑白电影里高仿来的:送鸡毛信,接头暗号,游击队长留着大胡子(同学所说的表叔模样)。送信途中,惊险连连,遇见鬼子的巡逻队,在小旅馆避险……那篇小说有一万字,真是可读,先是在班里被同学传看,又被隔壁班同学借去养眼。首游亳县成就了我与此城的传奇,也开启了我的写作之旅。如果说此生与文学结缘,和早期的亳州之旅,和亳州文气的滋养,不无关系。

自家屋下的地下铁

亳州的文化名胜举不胜举,单说曹操修建的地下运兵道,就是世界奇迹。同行的钱红丽老师说这是曹操的地下铁,真是比喻得形象之至。关于这条地下铁,二十年前已经游览,那时候要原生态一些,地道里潮湿,时有渗水,狭小处须弯腰侧身方能通过。或许考虑到游人的安全和视觉效应,运兵道的进出口都做了修缮和美化,地道的灯饰也装点得迷宫般如梦似幻,特别是进口融入的建安文化元素,使地下运兵道多了一种文化的气势。

结束了白天的游览,已近傍晚,我心中有一个呼唤,要给自己再制造一次私游亳州的机会。我要去老街,看年少时走过的那些路,还要去看一位老人。

当地朋友带着我,先去了北关老街区。我说起少年时的私游,走在老街上,看到一座大房子,门口有拴马的铁环,曾抓着铁环玩了许久,不知是哪一条街。

朋友在亳州城长大,对每条街,每个年代的传奇,都了如指掌。她断定,那一定是咸宁街。我们立即朝咸宁街走。果真,我当年见到的就是这座高门大户,原来是清代建筑糖业会馆,又称金陵会所。

现如今,会所修葺一新,门口威武的石狮子,门两边墙上闪闪放光的拴马圆形铁环,一如当年。搁现在的说法,这铁环就是停车位。忍不住抓住铁圆环,背靠高墙,仰望苍天。听到跑走的时光轰隆有声,逆袭而来,跟小苗在咸宁街劈面相逢。老街也一定惊诧不已,当年私游亳县的无知少女,已成玉润珠圆的中年大妈。

在白布大街,我终于见到了那位老人,他在临街的店铺守候着“非遗”糕点“一闻香”,又把护着后院的地道。难以想象,一个每天都能坐在自家后院,对着地道品味云谲波诡的沧桑历史,是一种多么畅快奢侈的人生体味啊。

老人正在店铺里忙活。陪同的朋友说明来意,老人爽快答应下来。穿过长长的院落,经过一蓬盛开的金银花丛,到达后面的一处房子。房子的下面,就是地道的进出口。

老人推上电闸,立刻,洞口内外一片通明。阶梯很窄,小心翼翼朝下走,一股历史的烟尘味扑面而来。地道里却别有洞天,比曹操的运兵道建得更加实用。不但有行走的主道,还有休闲的客厅,专门放钱柜的洞穴。

据说,这是几家银行联合开发,专门藏放金银财宝的地方,真是货真价实的“地下钱庄”啊。兵荒马乱之年,带着足够的钱,躲避在地下,有吃有喝,还能在地下客厅里喝茶聊天,倒也有几分乱世里的惬意。

因为保留着原貌,地道里积水较多,有些地方人还不能过去,只得远远望着那一条条地道的深不可测,想象着发生在地下的故事。这“地下钱庄”地道是和曹操的地下运兵道相通的,如果在地道里待不下去了,可以带着财宝,顺着运兵道,直接跑到城外。想当年,挖掘地道的人,一定知道地下还有个运兵道,但人家为了保住钱财,严守秘密,以致让曹操的地下铁,在若干年后,才得以现世。

在“地下钱庄”的地道里走上一会儿,带着深深的喟叹上到地面时,感觉和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传奇,又近了一步。

临别时,买了老人制作的“一闻香”。真心羡慕这位有手艺,还有私家地下铁的老人。生活在亳州城的这位老人,他的日子才叫富足才叫传奇!

花木兰的花海

终于,在去花海大世界赏花时,活动主题“木兰故里春风行”彰显出来。道路标牌上写着“木兰路”,清悠悠的沟渠叫作“木兰沟”,可见,花木兰的元素无处不在。木兰沟和花木兰有关系吗?山东蓬莱有个村庄叫木兰沟,为嘛这个沟也叫木兰沟?喜欢找传奇听故事的我,来个打破砂锅问到底。陪同赏花的当地村干部马上当起了解说员,很快给我补了一课:这条木兰沟,在20世纪的1958年开挖,是众多未出阁的姑娘,用两个月时间圆满完成的水利大工程,她们拼搏上阵,香汗挥洒,发扬的就是花木兰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精神。沟渠挖好后,就取名叫木兰沟。

在走近花海的一瞬,我毫不犹豫地把四季花海命名为“花木兰的花海”。想必木兰姐姐也是这么想的。她不仅羞答答地承认自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金戈铁马,还能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换下战时袍,着上女儿装,可见也是个爱美女子。面对万亩大花海,木兰姐姐一定于低眉浅笑之间,顺手拈来一朵芍花,别在发髻之上,对镜顾盼生辉呢。

花海的主角是芍药花,兼有蓝香芥、虞美人相匹配,真是姹紫嫣红一片。行在花丛之中,不时被花们扯了裙,绊了脚,熏了手,香了腮。畅游花海的美女们个个如花似玉,扑入花海,便是花儿朵朵。或看花闻香,或拈花含笑,或凝眸远眺,或低眉带羞,真的分不出哪是花儿,哪是美女,花海让人人成了花魁,成了美丽的公主。

万亩花海之壮观,让人如入仙境。桐城籍的清代诗人刘开,肯定对亳芍花情有独钟,在道光元年被聘来亳州修邑志时,写下了“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的诗句,也足以说明,亳州在芍药的栽种上,是多么的繁茂。

亳州的好,亳州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亳州的故事和传奇,让任何到过亳州的人,都情不能抑,何况把亳州当作故乡的小苗?一定是一腔子痴情入梦,一定会一直演绎着与亳州的传奇。这是文脉的力量。亳州的文脉,必将接济每一个爱她的人。

新闻推荐

烟台市民王成波连续18年无偿献血9600毫升

本报讯(YMG记者李俊玲通讯员张静)近日,蓬莱市疾控中心职工王成波收到了一张沉甸甸的奖状,由国家卫健委、中国红十字...

蓬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