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葡萄里的“新六产” 蓬莱:依托海岸风土,给产品赋个性,为产业拓链条,让品牌闯世界

大众日报 2018-05-28 05:26 大字

□本报记者董卿

本报通讯员高林韩乃栋杨超

4月27日下午,中国葡萄酒海岸产区风土大会暨海岸葡萄酒温润柔雅型酒体风格评审会在“人间仙境”蓬莱举行,吸引了业内权威机构、葡萄酒专家学者、国际知名酿酒师,以及当地相关产业部门200多人到场参会,共话海岸产区葡萄酒产业发展。

会议期间,蓬莱市与中粮酒业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优质葡园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智能化工厂、酒庄访客中心、葡萄酒展示中心等方面展开广泛合作,从单一的葡萄酒酿造向多业态融合发展迈进。一颗小小的葡萄串起第一、二、三次产业,写出产业融合的大文章。

近年来,蓬莱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产区风格和个性塑造为总抓手,不断优化酿酒葡萄品种,组织专家和技术骨干开展“蓬莱产区酿酒葡萄适应性研究”和“蓬莱产区海岸葡萄酒特性研究”,筛选出霞多丽、贵人香、马瑟兰、小芒森等重点发展品种,打造蓬莱产区葡萄酒代表性产品。目前,蓬莱产区拥有标准化优质酿酒葡萄基地8万亩,中粮长城等葡萄酒生产企业57家,吸引法国拉菲等30多个精品酒庄落户,产业综合收入40亿元,形成融多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产业。

“旅游+葡萄酒”可谓蓬莱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之作。万亩紫色葡园造就天然美妙风景,葡萄酒特色小镇令游客流连忘返,精品酒庄更是成为仙境的标志性景区……“要让游客直接接触葡萄酒,参观葡萄园,了解葡萄酒的酿造技术,聆听酒庄故事,尽情体验葡萄酒文化旅游的魅力。”蓬莱市葡萄酒局副局长殷炜琳表示。去年,该市在打造葡萄采摘节和葡萄酒主题城堡科幻影视基地的基础上,新拓展葡萄酒马拉松、城堡演唱会、沙滩葡萄酒嘉年华、酒庄周末派对等葡萄酒新业态20多种,蓬莱葡萄酒文化旅游品牌雏形初现。

为避免“单一业态”易受冲击的弊端,蓬莱积极推动葡萄酒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做好“葡萄酒+旅游”“葡萄酒+体育”“葡萄酒+文化”“葡萄酒+会展”文章,着力提升葡萄酒产业的创新力和生命力。目前,全市拥有葡萄与葡萄酒旅游景点十余处,君顶酒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宾酒庄和泰生小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其中,葡萄采摘节、葡萄酒文化展示等系列活动,已成为全市旅游产业一个新增长点。

作为世界顶级葡萄酒权威企业,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对酒庄的选址可谓挑剔异常。1988年选址在智力卡萨布兰卡山谷,1999年在阿根廷门多萨产区,2008年在中国的蓬莱产区,十年磨一剑,今年8月这座亚洲唯一的拉菲酒庄有望开庄。“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由野蛮生长、低端化转为更加注重品质化、价值化和风土化上,未来产区风土的文化挖掘将是国产葡萄酒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蓬莱产区的特色优势十分明显。”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王琦表示。

今年2月,“蓬莱海岸葡萄酒”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通过,正式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也是继“蓬莱葡萄”之后蓬莱产区第二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放眼全球打造交流窗口,蓬莱市以“海岸葡萄酒”作为产区亮点,整合产区资源,到国内外葡萄酒市场份额较大的城市开展产区、企业、品牌、产品营销活动,用质量向国际市场展示蓬莱品牌,让“蓬莱味道”香飘四海。

“本次大会后,今年我们还将在6月举办第七届国际葡萄酒设备技术暨葡萄、果蔬种植展览会,7—9月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进行巡展推介,5—7月分别在德国盖森海姆葡萄酒学院、意大利托斯卡纳圣吉米亚诺市、法国索米尔市等地开展蓬莱产区推介会和专场品鉴会。”蓬莱市葡萄酒局局长姜福明表示。

新闻推荐

◎事迹回放 跑断腿也不能耽误百姓的事

王家祥蓬莱市农业局土肥站站长扎根旷野三十载,田间地头大舞台。为军旗抹亮色,为党旗添光彩。他是“半路出家”的...

蓬莱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