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田横山

烟台日报 2018-05-17 09:19 大字

□小月马失明后的一段日子,我很苦闷,在精神世界里行走得分外艰难。而解开我心灵愁网的,是史铁生先生的小说《我与地坛》。

几日前,我去了一趟地坛,回来时心中特别振奋。我虽然也是慕名而来,但与许多来访者的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相比,我却在冬日的枯木丛里、荒草堆中,窥探到了一位曾经的失意者的灵魂。我对地坛,确实没有史铁生先生爱的那样深沉,但庆幸的是,我生命里也有一片似地坛那样的净土,去激发我的热血与勇气,去平静我的人生与心灵,那就是海上的田横山。

这座小山,隐藏在蓬莱阁的雾影中。它名字的由来,在民间众说纷纭,官方的解释是:公元前202年,齐王田横因逃避汉将韩信的追杀,率五百壮士东奔,在此山上筑寨为营。后来田横因不愿事臣刘邦,自刎身亡。跟随他的五百壮士,闻讯也随即自刎尽忠。威武不屈的气节,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后人为了纪念田横与五百壮士,便命此山为田横山。

当我心中不宁时,总喜欢登上田横山,眺望大海。清晨,红日从海上升起,它用那迷人的微笑,唤醒山中的每一个生命。风轻轻摆动,树枝也跟着摇晃,当你行走在通往山顶的小路上,嗅着风中百花的芳香,听着流云中海鸥的嘶鸣,欣赏着一幅依山傍海、万物复苏的美丽图画,真像是置身于一片世外桃源。此时,一个人的百般愁闷,万般苦楚,瞬间烟消雾散,你会在高贵典雅的田横山上,感受着生命的蓬勃和朝气,继而羞耻着自己的懒惰与脆弱。傍晚,海风拖着太阳向下隐去,夕阳的倒影在海波里摇曳,汇集成一片金光,像一排排金珠,散落在惊涛海浪里,不时隐现着,翻滚着,呈现出一片醉人的灿烂。海鸥穿越夕阳,翱翔在远方的天际。你静静地推开缭绕的云雾,将整个身子从树林中隐现出来,目光只注视着海边翻涌的浪潮,耳畔传来的是汹涌澎湃的涛声。

田横山此刻格外宁静,它与亢奋的大海形成了一幅动静分明的画卷。一个人沉默地站着,看那青山依旧,夕阳入海的美景,感受着山海的肃穆与庄重,感悟着生命的珍贵与灿烂。我弄不清方向时,总喜欢在田横山上的凉亭里静坐,看看景物,与周围陌生的游客聊聊天,沉静一会儿,再去思索前途和憧憬自己的未来。这时,心里会豁然开朗,烦乱的思绪也会慢慢理清。有时深入地想想,一个人的确需要有这样一个地方,作为精神的寄托与心灵的净化。

记得与一个朋友聊天,我问他:“你走过这么多地方,到底对哪里最有感情?”他有些不屑地说:“没有哪里是最有感情的。人嘛,觉得哪里好就住在哪里,厌倦了,再换个去处,只要不离开国土,哪里不是情感的家园?你说对吧?”我听后半晌无语,心中闷闷的。虽然觉得他的话不无几分道理,但是人的情感不该是这样的。脚下的一方土,不仅孕育着你的生命,也孕育着你的灵魂。分析我提出的这个问题,通常的回答是这样的:第一,有了父母才有家,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我心灵和情感的归宿。其次,人对于家乡总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哪怕是一块砖,一粒沙,都会使身在他乡的人倍感亲切。至于你后来长居的地方,给你人生巨大冲击的地方,你若是情感所向,那也无可厚非。但是人的心起码要有根啊,正如这个世界上总得有一个爱你的人和一个值得你爱的人。一颗被岁月麻木的心,或者是一颗天生就麻木的心,是非常令人同情、惋惜和悲悯的!

田横山景区并不大,与人满为患的蓬莱阁相比,这里更像是个安逸的小屋。盛夏时游客为了寻找山脚下的黄渤海分界线,爱屋及乌,偶尔会连带着把它变得喧闹。一旦到了秋意萧萧的月份,或是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田横山上就会变得门可罗雀。当田横山上万籁俱寂时,我悄然出现了,以朋友的身份和口吻,诉说蕴蓄的心事,聆听仙风的呼唤,感受着我与大地的心跳,在如此真切的共鸣中,我领悟到了真正的自然之美。懦弱时,我登到山顶,纵情地痛骂着生活的艰辛,宣泄之后,汹涌的心潮,顿时平静。待寻到了未来的一丝方向时,再将眼眶中隐含的泪水,化作生活的勇气和动力,夺眶而出。望着海面徐徐升起的红日,我坚信,自己一定会是最先看到太阳升起的人。

我坐得累了,就站起来溜达一会儿,看看风景,吸收一下新鲜的空气;走累了,再安静地坐下,沉淀一下心绪,回味一下那些美的事情。我静静地想:为什么田横山上的游客,不似蓬莱市其他景区那样门庭若市?也许人之钟爱,本身就不同吧。正如有些人始终读不懂他人的聪慧和坚韧,仁爱与善良,艰辛与不易。我远眺前方的碧海,仰望头顶上的蓝天,回望田横山上的每一丛绿草,每一朵奇葩,每一棵古树,心中寻思:难道田横山不美吗?或许路人匆匆,世间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了!

新闻推荐

希望项目能成为陕西走向世界的名片 ——访西安豆丁工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龙峻

张龙峻“开始创业是因为没钱,我要上大学,要给自己交学费。”张龙峻在采访中这样说。从14岁到32岁,张龙峻白手起家创...

蓬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蓬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