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的三次发火
王丹星
姥爷是个瓦匠,为人正直,唯独脾气暴躁,爱发火。
舅舅是独子,幼年时比较骄奢,没少挨姥爷棍棒招呼。大了以后,又养成了抽烟的习惯,一天一包,身上总带着一股很浓的烟味儿。抽完烟后,随地吐痰,还用脚使劲揉踩一下。姥爷多次劝他戒烟,他只当耳旁风。那天舅舅抽完烟后,又咳出了一口痰,姥爷忍不住火,当着众人的面狠狠抽了舅舅两巴掌。
舅舅刚结婚不久,小两口因琐事吵架,舅舅打了舅妈几下。这事传到了姥爷耳朵里。姥爷到了舅舅家,二话不说,直接把饭桌掀了,操起擀面杖就追打舅舅,吓得舅舅连连求饶。从此舅舅舅妈的生活果然安宁了许多。
姥爷脾气大,但威望也高,在家里说话一言九鼎。我至今仍记得姥爷当年对我的三次发火。
一次是因为贪玩。生活困难时期,姥姥为了改善生活,在自家院子里养了一些鸡。姥姥每天要买菜做饭干家务,伺候一大家子人吃穿,还要担任鸡司令,负责其吃喝拉撒。鸡舍脏,每到夏天,味道蛮大。姥爷就把每天扫鸡舍作为专项任务交给了我。那时我刚上小学。开始还好,我每次下学回家,都把鸡舍打扫干净。但贪玩是小孩天性,有几天,我对跳绳上了瘾,下学后,直接到门口空地上,书包往地上一扔,就玩了起来,把扫鸡舍的事忘到了脑后。后来被姥爷发现了,他说我不孝顺,不知道姥姥的辛苦。那天又回来晚了,被下班回来的姥爷堵在门口,让我在屋外站着。漆黑的夜晚,我饿着肚子,对着空无一人的街巷,心中十分害怕。将近10点了,还是姥姥把我接回了家。姥爷的罚站,直接让我长了记性,下学回来,即使再想玩,也要先帮姥姥干完活。
第二次发火与吃饭有关。关于吃饭,姥爷立了不少规矩,其实现在想想,也不是姥爷立的,大部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属于公序良俗的范畴。例如:家里人到齐了才能吃饭;吃饭不能说话;吃饭时要老人先动筷子,小孩子才能开始吃;还有吃饭不能吧唧嘴,要有吃相。其中一条规定很特别,是姥爷独创的,烟台人过去吃饭用炕桌,姥爷规定大人坐炕桌边,而小孩子只能把住四个炕桌角。
记得那天是吃饺子,听说吃好的,我踊跃地帮大人拉风匣烧灶火,剥蒜捣蒜。一切准备好了,姥姥把饺子下了锅,妈妈也把炕桌摆到了炕上,我便早早上了炕。由于心情兴奋,把小孩坐炕桌子角的规定忘了。姥爷看见了,眉眼皱成一家子,大声来了句:“没大没小的,坐一边去!”这一声喝,吓得我委屈地流下眼泪,乖乖地溜到桌子角上。
第三次发火,是因为我与妹妹争书包。那年年前,在北京工作的舅爷回烟台,捎来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铅笔盒是铁制的,上面有许多花花绿绿的小人,又热闹又漂亮。而书包是咖啡色的,长长的书包带,斜背在肩上,中间有个铁扣子,可以自动调整书包带的长短,书包上还有一些暗格。我和妹妹都喜欢,争执不下,最后姥爷说:“你留着铅笔盒,书包给你妹妹。”我只得同意。但因为分铅笔的事我和妹妹争执不下,我又反悔了,跟她要书包。两人吵吵的声音大了,姥爷听见了,他可倒好,平均主义,一人赏一巴掌,嘴里说道:“争争争,姐姐没有个姐姐样,妹妹也没个妹妹样。”
妹妹挨了打,顿时抹起了眼泪。可我仍然不服气,说:“你偏向。”这一句,真惹姥爷怒了:“你还犟嘴,去,到院子站着去。”这件事本来到此为止,但谁知不识好歹的妹妹又多嘴,冲着我嚷嚷道:“姥爷偏向你,他还多给你半块月饼呢。”那是中秋节,姥爷为表扬我帮姥姥扫鸡舍,特意把自己的那块没舍得吃的月饼奖励给了我。结果,妹妹也被姥爷拎到院子里罚站。
姥爷不光在家里主持公道,在单位,也从无私心。那时,各种物资供应短缺,逢年过节单位会分点东西。东西一般由张罗此事的人预先一堆堆分好,不动秤,是估摸着分的,难免会有堆大堆小的问题。每到此时,身为老职工的姥爷总会先尽着别人拿,而他总是最后一个取走东西的人。
姥爷早已不在了,但这几次发火,却让我印象深刻,至今受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刘晋)近日,北京“冰心奖”评委会、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揭晓“2021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名单...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