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警是怎样制作和传播的? 给大气做“CT”用上了这些仪器

烟台日报 2022-03-23 07:11 大字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秦菲 通讯员 郭磊)今天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烟台市气象局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早预警、早行动”,云端开展气象灾害预警科普宣传,“水文气象信息,助力防灾减灾”,为公众送上沉浸式的科普“云体验”。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和水事件日渐多发、频发、重发,这些危害也因人口增长、城市化和环境退化而不断变化。仅仅预测天气状况已经不足以应对这些气候变化,加强国家气象水文部门、灾害管理部门和发展机构之间的协作对于更好地防灾、备灾和救灾至关重要。实践表明,灾害发生之前及早预警,是筑起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所在。

气象灾害预警,常被人们称为“信号灯”或是“翻山越岭的关怀”。气象预警是怎样制作和传播的?为了更早发现可能引发灾害的天气现象,气象工作者通过空、天、地、海四基观测设备,对风(风力、风向)、温度(气温、地温、海温)、气压、湿度、能见度、雨(雪)量、雷电、云等诸多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监测。高度可抵达3万多千米以上的卫星、精度达到“微米级”的能见度仪、360度旋转的雷达、称重精确到0.1克的雨量计等,都是监测气象的仪器,这些仪器就如同给大气做“CT”,能够清晰地看见大气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据了解,收集到的各类气象观测数据,一边被传输到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平台,一边传输给超级计算机,得到一个关于某种气象灾害发生可能性的数值。预报员根据计算结果以及全方位的立体观测数据,来诊断天气演变,并将研判得出的预报数值,与设定好的预警级别标准临界值进行比较,合乎条件时立即启动发布相应类型与级别的气象预警信息。目前,我国主要有14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根据气象灾害等级、发展态势、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

“以某地区的暴雨灾害为例,发布蓝色预警信号,意味着未来12小时内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发布红色预警,意味着未来3小时内降水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水可能持续。”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区不同,达到同样量级的暴雨,预警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发布的预警信号级别也可能不同。因此公众更应关注预警的级别,而非降水的量级。”

“预警信息发布后,气象预报员会密切关注灾害天气发展,对预警级别进行及时调整,一条初发为黄色的预警信号,可能会随时间的推移、量级变化而升级为橙色预警信号或红色预警信号。”工作人员介绍,“灾害天气过程结束后,气象预报员还要将预警解除,至此才是完整的气象预警。”

颜色不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代表着不同的气象灾害级别、影响以及其防御方式。那么,“蓝黄橙红”信号应该怎么看?当看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号时又该怎么做呢?

目前,我国普及的一套比较全面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表示不同等级,蓝、黄、橙、红四种颜色分别对应着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以及发展态势,为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

“当我们看到最低一级的预警信号时,就要注意出行安排了。比如,当最低级别的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发布时,人们应该谨慎考虑远行、郊游或者去地势低洼地区的计划,并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越高,公众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切不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学校、机场、港口、车站、高速公路、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都会设置或者利用电子显示屏等设施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多关注天气并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背后的意义,关键时刻不‘轻敌’,我们的防范意识就会相应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效果也会大幅提升。”工作人员表示。

新闻推荐

烟台市疾控中心专家 疫苗对变异株仍有效 各区市正有序恢复新冠疫苗接种

烟台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王桂强介绍,现在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并没有完全逃逸现有疫苗,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仍然可以有效降...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