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第一枚图画明信片之谜

烟台晚报 2022-03-09 08:58 大字

图1

图2

图3

林卫滨

烟台是中国北方最早开埠地之一,早年很多新鲜事物与北上广等地几乎同步登场。1898年,跟随欧美时尚,中国也开始出现印有图画的明信片,烟台第一枚图画明信片与京津沪等地几乎同步诞生。

这枚由香港寄德国基尔(Kiel)的明信片(图1),寄于1898年7月3日,正面贴香港4先邮票,盖香港邮戳,画面由三幅手绘烟台风景组成。由于明信片上未见发行机构,史料也未见记载,故此明信片由谁发行,以及发行目的等一直成谜。

第一枚图画明信片“无意中诞生”

1840年,世界上首枚邮票黑便士在英国诞生。同年,英国人霍克在一张硬卡纸上画了一张漫画,身边一时找不到装漫画的合适信封,就在另一面写上地址寄了出去,世界上第一枚明信片由此诞生。

1863年,德国邮政总长向政府提出发行明信片的建议,他认为明信片可以简化通信手段、降低资费,但当时这种通信方式并没有得到认可。直到1869年10月1日,奥地利政府率先发行了世界上首枚邮资明信片,第一批印量5000枚,这种简便、资费低廉的明信片,一经推出,大受欢迎,很快销售一空。此后,各国开始陆续发行明信片。

1874年,上海工部局开始发行邮资明信片,烟台书信馆也于1894年发行邮资明信片,但这不属于中国国家邮政的产物。大清邮政首枚邮资明信片发行于1897年10月1日。

邮政部门发行的邮资明信片,主要是为了满足通信需求。正面(邮资图面)用于书写收信人和寄信人地址姓名,背面用于书写通信内容。早期明信片,各国政府并不允许个人印制,而由邮政部门垄断。1898年,美国政府为了减少高额印刷费用,颁布了新的邮政条例,授权私人可以印制明信片,由此引爆图画明信片的大流行。

所谓图画明信片,即正面书写收寄名址,背面印有图案。早期信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对于外面世界的了解只限于文字或口传心授。虽然照相术已经发明,但只是极少数人的玩物,报纸也极少看到图片,一些重大活动和事件,仅靠随行画家手绘图案,人们亟需了解真相、看到现场照片。

图画明信片,一般以照片为蓝本,可以批量印制,通过邮寄,在短时间内即可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图案可以是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各地风光、民风民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图画明信片了解这一切,这像给人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一经推出,迅速蹿红整个世界。

从1898年开始到1913年一战开始前,是图画明信片的“黄金时代”,质优价廉的明信片大量涌现。明信片不仅用于通信,还大量被收藏,人们以在客厅放置一本装有各地明信片的相册为荣,各种明信片收藏俱乐部应运而生,以致明信片销量远超图书。这一时期也是烟台明信片的黄金时代,以烟台哈利洋行为代表的几家发行商,印制了几百种与烟台有关的明信片。

中国的图画明信片也是在1898年开始出现,烟台几乎同步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发行了第一枚图画明信片。由于当时照相机在烟台还很少见,也或有其它原因,烟台首枚图画明信片是手绘图案,哈利洋行稍晚发行的一枚明信片也是手绘图案。

明信片上的“婴儿塔”和葡萄山

烟台第一枚图画明信片为彩色,印制精美,由3幅图画组成,有汉字右读“烟台”二字、英文“Chefoo China”字样,右下角留白,这是书写文字的空间。正面用于书写寄信人、收信人名址和粘贴邮票。早期明信片正面只能用于书写收寄信人姓名、地址,书信内容必须写在背面,故这一时期的图画明信片,背面画面不能印满幅,而要留白用于书写文字。1903年以后,才开始出现正面印竖间隔线的明信片,右半部书写姓名和地址、左半部书写文字,背面可以印制满幅图画。正面通栏式还是有间隔线,可以作为判断烟台老明信片发行时间的参考。

三幅画面自上而下分别为烟台全景、海滨旅馆、葡萄山和南山远眺。烟台全景一图,远景为烟台山、中景为所城、近景为农田,海岸路一带建筑稀少,中间有一洋房,应为家庭旅馆(后被芝罘学校买下,作为预备学校);中间一图标注“Beach Hotel ”,即海滨旅馆,海里可见游船和洗海澡的人,岸边有许多更衣的小木屋;最下一图近景为葡萄山、远景山巅有一塔形建筑,名称标注为“Baby Tower Hill”,直译为“婴儿塔”。

海滨旅馆和家庭旅馆的具体创办时间不可考,但19世纪70年代已有记载。葡萄山种植葡萄,应始自1892年张裕公司创办。

最下一幅图画标注为“婴儿塔”,远景疑为塔山,但山上的塔没有曾为“婴儿塔”的说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1936年出版的《烟台通志》有这样一段记载:“一个小石塔,这种石塔在中国已经很少看到了。但是在烟台,它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这座石塔位于烟台东山,被称为‘婴儿塔’。这是因为,传说在过去,穷人家的死婴常被丢弃在这儿,以喂狗或狼。” 这个“小石塔”说的是魁星楼(图2),可见此“婴儿塔”即魁星楼也。

画面上还有两组水果图案,一组是葡萄,分别是白色和紫色葡萄,另一组由洋梨(葫芦梨)、苹果、桃子组成。

那么,这枚烟台最早的明信片是由什么机构发行的呢?从有关图画和文字分析,更像是一枚烟台的广告形象明信片。在120多年前,谁会发行这样一张明信片呢?

是哈利洋行发行的吗?哈利洋行可是烟台明信片的发行翘楚,在烟台明信片发行套数、种类和品质上,绝对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但哈利洋行发行的明信片全部印有版权,不可能印制这种没有发行机构名称的明信片。

画面上的葡萄园、醒目的紫色和白色葡萄,是否与张裕公司有关呢?假如是张裕公司发行的,应为广告片,为何又不印上公司名称呢?

直到最近一枚印有版权的明信片面世,为我们解开了谜底。

拔宝、“葡萄叶(Weinlaube)”公司与张裕

请看图3这张明信片,与图1完全相同,但在明信片的边缘左边红框内印有一行细小不起眼的文字:“Weinlaube,Klosterneuburg”,这个位置,按照惯例一般是印有发行商版权文字。经辨认文字是德语,“Klosterneuburg”是地名,即现奥地利的克洛斯特新堡市。继续查找与“Weinlaube”有关的信息,我们惊喜地发现,这是与张裕公司奥地利酿酒师拔宝家族有关的家族企业名称,而克洛斯特新堡正是拔宝出生地,拔宝家族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的葡萄酒事业。

拔宝的父亲奥古斯特·拔宝(1827-1894),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和弗莱堡大学学习,并就读于格赖夫斯瓦尔德附近的霍夫-盖斯贝格、波恩-波普尔斯多夫和埃尔登的农业机构。之后,他在魏因海姆的农业学校工作,后监督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农业实验葡萄园6年。1860年,他接管了克洛斯特新堡新成立的私人葡萄酒和水果种植学校的管理。学校于1863年被下奥地利州接管,并于1874年升格为国立技术中学。1870年,他建立了一个酿酒实验站。他被认为是新葡萄栽培的创始人。其重要性在于全面促进葡萄栽培和酒窖管理,以及扩大克洛斯特新堡的教学和研究培训。他还出版有多部书籍、参与多本专业期刊的编辑、编辑公国农业年表,他获得了很多荣誉并设立拔宝奖章。

“葡萄叶(Weinlaube)”是其家族企业的名称,其公司1910年的一份营销期刊,有12页之多,既有葡萄酒销售,还有葡萄种植技术推广、各种酿酒器械经销等。

可见,烟台第一张图画明信片正是由拔宝家族企业印制的,虽然没有直接宣传葡萄酒,但从画面中的葡萄、葡萄山,无不显示着与葡萄酒相关的信息;优美的海岸小镇、热闹的海边酒店,则告知人们这里有着适宜的气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拔宝家族印制的这张明信片,虽不见广告词语,实际上也是一种软广告。拔宝在张裕公司任酿酒师,张裕公司已经引进拔宝家族优质的葡萄苗木,这让人产生联想:是否还引进有酿酒器械?葡萄叶公司是否经销张裕的葡萄酒?此外,张裕作为中国最早的葡萄酒企业之一,其客户群遍及海内外,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作为兼营葡萄种苗、酿酒器械的企业,可以借助烟台张裕这个平台扩大营销和知名度,可谓一举多得。

此明信片发行范围较广,并不只限于烟台一地,有多件1898年使用实例。除了前面1898年7月在香港使用,图3为1898年11月青岛德国客邮局寄德国wiesbaden(威斯巴登)市。

(感谢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曲德顺提供资料)

新闻推荐

工人子女小学教师 李昕蔚: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她是工人子女小学一名教师,工作二十多年来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扎根教学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她坚持以创新的意识...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