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山:吾爱梨园情久远 塑得国粹慰平生

烟台晚报 2022-02-25 07:37 大字

YMG全媒体记者 盖鹏 摄影报道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说唱脸谱》中的唱词传神地再现了京剧这一国粹的神韵。京剧中,各类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行头,京剧工艺脸谱也正是依此,给各式人物配上他们独有的装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盔饰,以使表演锦上添花。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芝罘区凤凰台娄子山脚下“梨粹坊”工作室,见到了“京剧泥塑精微脸谱”传承人陈玉山。工作室内,只见墙上挂满了他亲手绘制的各色脸谱,绚丽多彩、惟妙惟肖。古色古香的脸谱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略显简陋的屋子里,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陈玉山小心翼翼地将脸谱一面面从墙上拿下来,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述说着每一面脸谱所承载的故事。

命里注定的缘分

1963年,陈玉山出生于黑龙江省,从小家住与佳木斯京剧院一墙之隔的后院。近水楼台先得月,打记事起,陈玉山就经常和大人到剧院里看戏。文戏“咿咿呀呀”的听不懂,他最喜欢看“打打杀杀”的武戏,印象最深的,还是演员们佩戴的“大花脸”。到了小学美术课上,陈玉山凭着印象,将脑海中的“大花脸”在画纸上肆意挥洒,没想到却被老师夸有绘画天赋,从此,他走上了艺术之路。

上世纪80年代,陈玉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当地群众艺术馆做美术培训工作,主要教授国画、油画和雕塑。真正开始对京剧脸谱产生创作冲动,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到北京参加一个画展,有幸结识了号称“皇城第一脸谱”的关志忠老师。关老师非常热情,给他讲了很多关于泥塑脸谱的知识。自那时起,陈玉山开始全面学习研究泥塑京剧脸谱的历史和制作技艺。

陈玉山的爱人也是一位美术老师,结婚后,小两口一有空就外出写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1998年1月,夫妻俩第一次来到烟台写生,宜人的居住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深深地打动了他们。陈玉山还记得,那时他每个周末都去建昌街的文化市场,发现很多市民对艺术有独到的见解,烟台又以“京剧码头”闻名,票友云集,谈起脸谱也是如数家珍。

终究是“爱在烟台,难以离开”,回到黑龙江后,陈玉山和爱人很快做出决定,举家搬到烟台,白手起家开设艺术培训学校。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夫妻俩凭借自身努力,很快就打响了学校品牌,在烟台站稳了脚跟。如今,烟台早已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耳濡目染奠定专业功底

时钟拨回到1998年,那是陈玉山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年。那一年,他干了两件大事,除了举家搬到烟台,还终于实现了十几年前的夙愿,正式拜关志忠为师,成为京剧传统脸谱第三代传人。回到烟台,陈玉山业余时间时常自己制作泥塑脸谱,但苦于没有恩师现场指导,仍觉功力尚浅。

闭门造车始终不得其法。于是在2014年,陈玉山只身来到中国国家画院进修水墨创作,课后他一有空就到关志忠老师家学习脸谱创作。经关志忠老师介绍,他还结识了京剧脸谱大师杨玉栋先生,学习京剧盔头制作技艺和彩塑京剧脸谱技艺。回到烟台后,陈玉山成立了“梨粹坊”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到泥塑脸谱的创作中。

据他介绍,泥塑脸谱工艺非常复杂,至少也有30道工序。排在首位的,就是泥的好坏。听说芝罘岛丘陵的黄胶泥质量极佳,于是每半个月,他都上山挖泥。黄胶泥浸泡过滤杂质后挤压摔打,阴干半年以上才能使用。用醒好的泥坯做出面部模型后,再把胶泥揉软,压扁贴在坯子内侧,经过修整、阴干、抛光后,根据脸谱类型上底色,再根据人物脸谱勾画图案。

泥塑脸谱讲究规整、构图严谨,色彩明丽,有“三型七彩”之称。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人先看眼睛,看脸谱也是一样。市场上的京剧脸谱很多,但眼睛基本上大同小异。陈玉山绘画的脸谱,每一个人物特征都在眼神上表现出来,比如《野猪林》里的董超和薛霸,眼神里带着一股邪气。正如他所言,绘画人物表情,功夫全在“阿睹中”。只有将眼睛画出神采,京剧人物才能活灵活现。

画完脸谱,还要给它“穿衣戴帽”,也就是制作盔头。常见的盔头有百余种,只要说出剧情、身份,陈玉山就能做出相应的戏剧盔帽。“盔头制作有20多道工序,沥粉这道工序最见功夫。做好了,龙有龙样、凤有凤样,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如果做不好,给人的感觉就很死板。”陈玉山说。盔头制作是个细活儿,处处可见功夫。剪样、制坯、拉花、沥粉、点绸、装配,无一不是手工完成。小到一根珠须、一颗绒球,都要花费心思,自己绘图设计。

一顶盔头的制作,短要接近一周,长则需要一个多月,但陈玉山从未厌倦。“只要一做起盔头,一切烦恼全都忘了。”遇到不懂的难题,他总要想办法去问懂行的人,哪怕路再远,也不嫌麻烦。

匠心传承 守护非遗

200平方米的“梨粹坊”展厅里,大小不等、五颜六色的脸谱就有800多件,这还只是他近六年作品的一小部分。展品来自各个京剧经典选段,比如京剧三国人物系列之张飞、周仓、关羽等,京剧水浒系列之一百单八将,封神演义系列之姜子牙、申公豹等,隋唐演义系列之尉迟恭、单雄信等等。每个脸谱颜色、笔法都非常鲜明,用鲜明的颜色来说明人物的性格以及内心世界,这就是脸谱的魅力。

创作完这些耳熟能详的系列作品,陈玉山还在继承传统脸谱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将胶东地区的文化和审美观结合,创造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比如徐福、戚继光、王懿荣和“八仙过海”等。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诸多作品销往美、英、日、法等国家和地区。

尽管脸谱已在国外打开名号,但如今整个京剧泥塑脸谱行业都面临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地,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受众少,多为戏剧爱好者和老年人,年轻人喜爱的比例很少,如果不加以保护和宣传推广,将来有可能失传。

为了传承和保护泥塑脸谱艺术,陈玉山决心把技艺慢慢传授给年轻人,于是他收了7名弟子作为第四代传承人。其中,陈玉山的儿子陈鹤鸣野作为大弟子,从他手中接过了这根“接力棒”,并在沈阳开设艺术学校,宣传推广京剧泥塑脸谱艺术,吸引了不少当地市民前来参观学习,这让他倍感欣慰。

在陈玉山的努力推动下,2018年,“京剧泥塑精微彩绘脸谱”被批准为芝罘区非遗项目。他还面向公众开办了3期培训班,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了8次公益性推广活动,受众人数上千。从去年起,陈玉山就做好了接下来5年的推广计划:在积极申请市级非遗项目的同时,每年聘请泥塑大师来烟传艺,通过文字、影像等形式,建立京剧脸谱资料库。正在筹建的胶东泥塑脸谱博物馆,将展示各流派、风格的泥塑脸谱作品,计划于2025年开馆。

对于非遗的传承工作,陈玉山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指的是技艺的传承,我们不想让一些制作技艺成为绝技,但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更深层次的传承。我哪怕教了一千个学生,也许不会有一个人终生从事这项工作,但是我们通过这项技艺的学习,能让同学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气定神闲地学好一项技艺,这对他们今后做任何工作都是有益的。”

对于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一时的喜欢不叫喜欢,在多年的热爱与坚守中,只有陈玉山才知道其中的风雨坎坷,这足以见证他对于泥塑京剧脸谱的真诚热爱,并用耐心与真诚去坚守这份挚爱,无怨无悔。

新闻推荐

小草莓托起致富梦 牟平区水道镇南台村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全百惠通讯员姚晓妍摄影报道)走进牟平区水道镇南台村,路边便是连绵不断的白色种植大棚,棚内鲜红的草莓...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