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周信芳与烟台

老年生活报 2022-02-18 08:02 大字

当今的京剧大师,主要是指梅兰芳和周信芳。烟台曾是京剧“大码头”,周信芳就来过五次,并带头成立了烟台梨园公会,还担任过首任会长。

麒麟童是周信芳的艺名,他创立的麒派老生艺术一直风靡全国。他籍贯浙江慈城,生于1895年,1975年病逝。他之所以叫麒麟童,是由于他虚岁七岁时,是以七龄童艺名登台演出。后流动演出于汉口、芜湖及沪宁线一带,改艺名 “七灵童”。1907年至上海演出,始用“麒麟童”艺名。次年至北京,进喜连成科班学习,与梅兰芳等同台演出。他的嗓音虽显沙哑,但演唱极富感情,挺拔苍劲,气出丹田;念白清晰,讲究喷口,咬字顿挫富有音乐性,尤其是他吐字收声和润腔之技巧非一般演员所能及;表演敏捷利落、准确生动,善于通过外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感情和思想变化,更是有口皆碑。因此,他创立的麒派老生艺术别具一格,影响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等职位。代表剧目有《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宋士杰》《乌龙院》《香妃》《董小宛》等。

从1907年到1927年,周信芳五次到烟台搭班演戏,被烟台京剧的繁荣景象所征服。他12岁首次来烟台演出,也就是他刚刚被称为麒麟童的当年,献演于德桂茶园,开场戏《打渔杀家》。在《周信芳传》一书中,对周信芳首登烟台码头是这样描写的:“1907年,周信芳先到烟台,同时也是北方的重要京剧码头,这里经常有名角登台,观众也大多内行,所以戏不好唱,周特别谨慎。由于他功夫扎实,演出认真卖力,给观众留下很好的印象。 ”1910年,15岁的麒麟童第二次来烟台演戏。周信芳说,我第一次在烟台登台,懵懂的我什么不知,只是照着师父教唱去演绎。当第二次来烟台,胶东人民的热情与爽朗,对京剧的喜爱、欣赏与渊博,不由自主地爱上这里。 1914年,迷恋麒派老生艺术的烟台人,又派专人赴上海邀请他再来烟台,这是他第三次来烟台,时年19岁。周信芳三进三出的烟台德桂茶园,1916年更名丹桂舞台。德桂茶园更名丹桂舞台,与周信芳有很大关系,早在1871年,上海便有个丹桂茶园,1911年扩建为丹桂第一台,周信芳自1915年5月开始来此演出,前后达8年之久,是麒麟童成名的舞台,烟台德桂茶园则是麒麟童唱红的舞台,因此,有心人把德桂更名丹桂,与上海丹桂南北呼应。后来周信芳又两次来烟台,分别是时年28岁的1923年和时年32岁的1927年。

1927年深秋,周信芳第五次来到烟台就创建了烟台梨园公会,这是当时北方第一家保护戏剧伶人利益的组织,地址在当时的丹桂街东首。 1912年2月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便创建了梨园公会,业界称为伶界联合会。梨园公会是当时的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亲题匾额“现身说法”加以表彰。京剧武生宗师夏月润和周信芳等先后担任会长。15年以后,周信芳又在烟台创建了梨园公会。当时的烟台戏剧曲艺各界一致推举周信芳,为烟台梨园公会第一任会长。梨园公会在烟台的创建,为繁荣烟台京剧作出历史性贡献,为烟台戏剧曲艺人办了很多公益事业。周信芳离开烟台后,由河南籍著名文武花脸王海臣继任会长。

周信芳为人慷慨义气,他在烟台多次唱义务戏捐款,并如数捐给了艺人墓地。他还倡议,在戏院后台设立茶会。按每位演员的收入,拿茶份钱。规定在开戏前一个半小时到后台喝茶。周信芳在茶会上把新的艺术理论灌输给演员,讲述中国戏曲的来源,要求大家多演爱国戏。

烟台戏迷永远难以忘怀周信芳与烟台的缘分。(吕铭康:作家、文艺评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青岛市相声艺术研究会总顾问)

新闻推荐

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广新: 以情怀担使命 以实干创新绩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李淼通讯员牟思慧)区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三明三强”大会精神,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聚焦构建“1+23...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