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读懂父亲

烟台日报 2022-01-21 08:49 大字

□王太山

人们常说:“慈母严父,母亲的爱是一片海,柔情似水;父亲的爱是一座山,深沉如山。”

当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养育的恩德、伟大的慈爱以及世界上一切美好的颂歌一股脑地献给母亲时,我却想到了父亲。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父亲和小推车、大铧梨、镰刀、锄头,庄稼地,或者是看大门的大爷、建筑工地上的小工、扛麻袋的装卸工等联系在一起,就好像生活中的这些词汇是专门为父亲发明的,也只能为父亲所用。

父亲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应该只是一个词汇,他应该是一座属于你的山峰,尽管有的很矮小,不是很挺拔,但那也是你的靠山,你无法挑剔,也无法选择。没有他,你的灵魂可能还在茫茫宇宙间微粒般飘荡,散漫地遨游;没有他,你可能连呆在母亲那幽暗温暖的子宫里的权力都没有;没有他,你什么都不是……

那个赋予你生命的人,那个从小把你攥在手心里的人,在他强大健壮的时候,庇护你、包容你、养育你。当你考上大学,满怀欣喜地准备入学时,他却要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地奔忙于工地、车间、农田,为的是攒够你的学费、生活费;当你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段,他更是费尽心机,倾其所有,东挪西借地为你准备婚房楼舍;当你生病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家里已经囊空如洗时,为了救治你,他可以卖房子卖地,甚至会不惜男人的尊严,屈膝讨借,更甚至会卖血、捐器官,只要是为了你,他无所不能,无怨无悔。

伴随着你的一天天长大,伴随着你的儿女的一天天长大,他已经再不是从前的他了,他身体不再高大挺拔,岁月在他身体上留下最多的记号是头上的白发增多了,脸上的皱纹增多了,腰酸腿疼增多了,腰椎的曲度增大了……原来你心目中的那座大山在逐渐变矮变小。这个时候,他耻于依靠你,不愿拖累你,心里想着的还是如何为你轻身卸负。

有这样一个故事,村民老魏,今年72岁,患脑血栓病多年了,行动要靠轮椅,以前一直和老伴久居乡下,由老伴精心伺候。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冬天,老伴因心梗撒手人寰,弃他而去。儿子住城里,无奈之下只好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儿媳妇儿爱干净,每天把家收拾得一尘不染,光亮照人。第一天在儿子家吃饭,老人有点儿紧张,加上右手原来就不太好使,夹菜时手发颤,菜就送不进嘴里,不是掉在桌子上,就是掉在腿上、地板上。每当有饭菜掉落,老人家就会用惊恐的目光看看儿子,再望一下儿媳妇儿,显得格外拘谨。凑巧的是儿子家的二胎小孙女正好刚学会用筷子,也是总往桌子上掉饭菜,不知道儿媳妇儿是有意还是无意,声音不小地训斥孩子:“着急什么?慢点夹,就好像没你吃的似的,看你掉的这一桌子,别人还怎么吃……”听着儿媳妇儿的奚落,可怜的老人家就好像小孩子犯了错似的,眼圈发红,低下头,不知所措的样子。这顿饭,老人家再没有夹一口菜,只是默默地啃着手里的馒头,嘴里没有一点滋味……第二天吃中午饭的时候,老人的腿上和脚旁边的地板上各铺垫了一块长方形的布块,那是老魏把自己的一件旧衣服给剪了,他用一只很不灵便的手裁了近一上午的时间。再后来,听说老人家被送进了养老院……

由此及彼,我想到了我的父亲。父亲于2021年离我而去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父亲总是用最平淡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虽然他那么老了,我那么大了,但在他的眼里我依然是个孩子,暖融融的父爱一点儿未减。我在矿山打工,活儿不是很轻松,每次休班去父亲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千叮咛万嘱咐:“上夜班回来要多睡觉、多休息,白天就不要去庄稼地干活了”“上班干活前一定要先检查好工作面的牢固情况,危险的地方给多少钱也不干,推矿车时要提前观察好道儿,不要毛躁,要安全第一……”这就是我可敬可亲的父亲。

令我感动的是去年父亲生病期间的一件事儿。一次与父亲闲聊,我说等过两天发工资了去订一份《烟台日报》,当时我真的不是故意讲给他听的,只是闲着拉呱。令没想到第三天,一份《烟台日报》便送到了我家门口,一问邮递员,说是我的父亲订的,为了订这份报纸,父亲在寒风中等了邮递员好几个小时。父亲的举动让我感觉心里酸酸的、暖暖的,眼睛湿湿的。要知道父亲平时最怕冷了,而且脑血栓后遗症造成了走路时腿脚不利索。父亲平时省吃俭用,一次花几百元,那可是很少的事儿。一位86岁的老父亲,一如既往的呵护爱怜着一个55岁的大儿子。只有给予,不图索取,只有付出,不图回报,虽然脊背被压弯曲,但是仍在努力挺起,挺直,这就是伟大而无私、厚重如山的父爱。

“父亲”,一个浅易而深刻的话题,一个比母亲更加血性刚健的名字。

新闻推荐

农民腊月赶大集 消防送来“平安礼”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纪殿国通讯员牟晓燕)1月18日是福山区大集,一个特殊的摊位十分引人注目:消防宣传员设置宣传摊位,通过摆摊...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