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不断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 民生答卷写满“稳稳的幸福”

烟台日报 2021-12-15 06:31 大字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郭健 李林海 孙俊杰 摄影报道

民生持续改善,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最动人的景象。

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领域民生工程,为百姓织密民生福祉保障网,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用心用情用力描绘幸福画卷。

一串串鲜活真实的数据,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实事,托起高新人“稳稳的幸福”,绘就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描绘最温暖“小确幸”

推进1003件惠民实事

临近中午12点,高新区海澜社区食堂热闹起来。在装修一新、宽敞明亮的餐厅里,阳光暖暖地照进来,整个食堂饭菜飘香,前来就餐的居民排起了长队。

“自从家门口开了社区食堂,我们老年人吃饭就方便多了。这里的饭菜不仅干净卫生,花样儿也多,8块钱就能吃饱吃好!”力高阳光海岸小区居民孙大叔由衷赞叹。

社区食堂,暖的不仅是胃,更是民心。烟台高新区以居民集中居住的小区为服务半径,目前已开设4家社区食堂,让居民享受到健康、安全、卫生的用餐服务。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社区食堂推出“588”优惠套餐,老年人单点享受七折优惠。食堂还安排了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免费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老人们说:“下雪天出门怕摔跤,打个电话,热乎饭就送到了。”

在马山街道海兴社区,“微光365”便民服务大集已成为一个暖心“招牌”。辖区共建单位、双报到单位、部分区直部门等各类专家资源齐聚社区,连好幸福生活“服务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策咨询、公益理发、健康义诊、家电维修等10余项免费服务。

像这样的暖心小事儿,并不是个例。一件件涌现在身边的惠民实事,勾勒出高新人最期待的“小确幸”。今年以来,高新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实在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开展群众大走访、大排查活动,已累计大走访4001户数,办理1003件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学校建设“加速度”

实施10余项教育惠民工程

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是高新区管委和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梦想和目标。不断努力之下,全区教育事业正阔步向前,迈向全面优质均衡发展。

学校建设开启“加速度”——

杏坛中学进展迅速,目前2栋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报告厅5栋建筑均已封顶,正在进行室内铺装和外墙施工。学校计划设置班额40个,新增学位2000个,预计明年9月投入使用。马路对面,祥隆理想城小区内新建小学正在进行土方及基础施工,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

“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将再规划建设1所初中、3所小学、7所幼儿园,全力提升教育品质,不断丰富教育资源。

这些学校和幼儿园建成后,将改变区内仅有一所初级中学的局面,解决中小学大班额的问题,有效弥补教育功能短板。

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

今年9月份,高新区新建成的第二实验幼儿园正式开园,400余名小朋友走进这所公办幼儿园,开启了多姿多彩、幸福快乐的求学之旅。

去年以来,高新区投资1.43亿元新建和回购4所幼儿园,共增加公办学位1440个,全区学前公办率由2019年底的5%提高至51%,在烟台市率先完成并超过了考核要求。

大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

在高新区,学生和家长可享受中小学免费校车、免费校服、免费午餐、免费课后延时服务等10余项惠民工程。

今年,高新区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预算204万元,用于拨付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费用,实现了课后服务“财政全兜底”。目前,全区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小学1030名学生(占比29%)、初中1522名学生(占比86%),全部享受到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满足学习成长多样化需求。

医疗提档升级

高新区医院即将投入使用

在海澜路9号烟台高新区医院项目建设现场,一栋崭新的白色大楼呈现在眼前,外幕墙上“烟台高新区医院”7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作为高新区重点推进的民生项目,医院主体工程和室外工程已经完工,设备安装基本到位,不久后将投入使用,满足高新区居民“家门口”看病的需求。

着眼于弥补医疗卫生短板,今年以来,高新区部署了一系列“大动作”。

4月7日,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与烟台高新区管委签署托管框架协议,高新区医院(滨医烟台附院高新院区)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医院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3.9万余平方米,设计床位266张,规划设置呼吸内、消化内、妇儿、中医、麻醉等19个科室,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

投资500多万元,启动高新区疾控中心内装改建。疾控中心将与高新区医院同期投入使用,届时将满足全区传染病预防控制、成人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等业务。改建的发热门诊,将满足区内发热病人及时、规范就诊需要,从而结束区内发热病人需要到外区就诊的历史。

此外,投资960万元建设海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将完成内装并投入使用;投资30多万元改扩建六所标准化乡村卫生室,目前全部投入使用。

通过这些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高新区将形成以二级公立医院为引领、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网底”、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涵盖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科研、疫情防控等功能的医疗体系,居民就医更有保障。

兜牢民生底线

社会保障体系更完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围绕稳岗位促就业,今年以来,高新区先后举办22期网络招聘会和7场线下招聘会,累计服务企业400余家,提供岗位近2000个,累计促成就业4000余人次。

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快速兑现。累计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00余万元、失业及失业补助金800余万元、以工代训504万元、稳岗返还119万元、技能培训131万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企业活力。

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截至11月,高新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7235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9289人;失业保险参保27824人;工伤保险参保37893人;生育保险参保2811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1626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6419人,参保人员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应保尽保”。

提升医疗保障服务,高新区居民参保登记、异地备案、目录查询等40项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异地人员在区内32家药店和5家医院门诊就医、住院结算“一卡通行”全覆盖;各项医疗保障业务申办材料整体精简62.3%、经办事项办理时限整体压缩75.5%。

给特殊群体送上更多的温暖。今年以来,高新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救助资金679378元,城市低保救助资金104357元,农村特困救助资金567242元,城市特困救助资金127992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救助资金11811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07911元,困难群众采暖补贴发放7.49万元……社会救助体系、职业保障制度、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体系等进一步完善,稳稳托住民生的“底”。

文化春风浸润人心

惠民工程提升文化获得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重大惠民工程。今年以来,高新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幸福感、获得感,以市民文化节为主线,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示市民文化风采,增强群众文化自信,营造出邻里和睦、生活和谐、安居乐业的文明城市新画卷。

京剧、吕剧等地方剧目汇演,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舞蹈比赛、红歌比赛、朗诵比赛等各类文娱赛事,激发了人们的参与热情;文化创意公众体验活动、文艺大讲堂等活动,无时不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一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文化烟台”“艺术烟台”的城市气质和审美素养。

此外,高新区还组织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和戏曲进乡村活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74场,送戏下乡31场次。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培训活动,一年来,先后举办诗歌朗诵、艺术讲座、戏曲演唱、书画展览等活动20多场次。

高新区逐步形成了以图书馆、农家书屋、实体书店、职工书屋、社区图书室、文化讲堂等为载体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今年全区图书馆采购图书2400册,藏书总量达到4万册,全区31个村农家书屋采购图书3348册,每个村108册,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书香高新”正款款走来。

新闻推荐

“双减”落地不会办?临时专窗来帮忙 烟台开发区19家培训机构完成转型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童佳怡通讯员王聪郭晓静)“既然要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我们学校的变更培训范围需要急性变更,原来还...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