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同比增长18.6%!实现首季“开门红” 比全省、全国分别高0.6和0.3个百分点,烟台居全省第2位

齐鲁晚报 2021-04-30 05:03 大字

本报烟台4月29日讯(记者张菁实习生王竞男)4月27日下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财经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3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烟台市委财经办四级调研员于超,烟台市发展改革委总工程师王旭明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并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从会上获悉,烟台一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走势具有“风向标”作用。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力度,1月份平稳开局、2月份因上年基数较低高速增长、3月份随着供需改善逐步向潜在增速靠拢,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加快、稳中加固、稳定向好的态势,发展基本面进一步巩固,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开门红”可以用“快、好、优、高、升”五个字来印证经济形势发生的积极变化。

指标增速加快 “快”,就是指标增速加快。今年情况特殊,分析经济形势不仅要看同比,还要看两年平均增长速度。从同比情况看,在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年低基数、就地过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主要指标都呈现两位数高增长。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930.98亿元,同比增长18.6%,比全省、全国分别高0.6和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29.5%)、外贸进出口(69.1%)两项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际使用外资增速(46.4%)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3.5%)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分别高于全省、全国0.4和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均跑赢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运行良好

“好”,就是产业运行良好。三次产业全面发力、全面起势。工业较快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行业增长面超过七成;农业稳定增长,春耕春播有序展开,农产品供应充足。服务业加速恢复,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4.7%,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2%和5.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和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分别增长30.4%和37.3%。

经济结构趋优 “优”,就是经济结构趋优。投资结构不断向好,一季度“四新”经济投资保持20%以上增长、两年平均增长19.3%,占比达到63.9%、比上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增长27.5%,两年平均增长10.9%。工业结构持续改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1%,贡献率为20.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5%。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限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和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307.5%、267.8%、95.5%和75.5%。出口结构逐步优化,混兑矿产品实现进出口140多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达到20亿元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实现出口近8.5亿元。外资结构快速调整,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13.5%,占服务业比重达到1/5。信贷结构进一步好转,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2.3%,制造业增长22%,民营企业增长8.3%。

质量效益提高

“高”,就是质量效益提高。产业集群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两个产业集群新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两个(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7个。一季度14户市管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13.5%。工业税收增长较快,达到36.8%,创2010年以来季度增幅新高。

市场活跃度攀升

“升”,就是市场活跃度攀升。截至3月底,全市市场主体94.7万户、增长8.4%,一季度日均新增企业达到118户;新增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596家。本外币贷款余额历史首次突破7千亿大关,其中流向实体经济的对公一般贷款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全部贷款比重超过八成。交通物流保持较快增长,航空、水运货运量分别增长28.6%和27.5%,沿海港口货运吞吐量增长11%。生产要素趋于活跃,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8%,比2019年同期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2%。

新闻推荐

邹秀圆 维护职工权益传递法律温暖

邹秀圆,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律师。她立足本职工作,无悔扎根基层一线,是基层民生权益的守护者,是弱势困难群体的救助者,是和...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