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50万条个人信息,“夫妻店”被端 团伙获利40多万元,烟台警方已抓获16人
3月初,警方对烟台开发区某信贷公司涉嫌购买他人信息人员现场审查。在“净网2021”专项行动中,烟台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成功侦破了一起涉嫌重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嫌疑人16名,刑拘7名,取保1名。扣押涉案手机23部、电脑9台。查获公民个人信息50多万条,查明涉案人员二百余人。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闫丽君
通讯员孙明达
男子为了提升业绩 大量购买他人信息
今年2月26日,烟台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网安大队在工作时发现,开发区一网民在互联网上购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该局遂立“2·26”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开始侦查,发现该网民叫张某,28岁,山东烟台人,在烟台开发区某金融信贷公司上班。
3月初,警方将张某抓获,通过搜查发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张某供述,为了发展客户,提升业绩,增加收入,公司内众多员工都进行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购买。
随后,网安大队联合刑侦大队、海河派出所对该金融公司进行审查,发现公司有多人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对其中涉案的相关人员进一步审查侦查,最终3人因涉嫌购买公民个人信息数量众多,被开发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然而,随着侦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这3人的上线都来自济南的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在烟台市公安局的统一指挥调度下,3月中旬,开发区警方对济南的这家公司进行收网,抓获数名嫌疑人,刑事拘留4名,取保1名。
夫妻俩合伙“经营” 贩卖公民个人信息
经审查得知,济南的这家网络公司,系老板与其妻子为了增加收入,带领部分员工进行公民个人信息的获取与出售。据老板刘伍(化名)供述,其大学毕业后,在某市值上亿的公司上班,这两年自恃有才便辞职自己成立公司。没想到2020年遭遇疫情危机,为了挣钱,他把眼光瞄向了黑灰产业链上的信息交易业务。他自知这是不光彩的行业,可是为了挣钱,还是决定铤而走险,想凭借自己的所谓聪明才智规避风险。
刘伍先是咨询律师,认为只要是不带公民身份标识的信息就没事。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大干一场。他不惜自建服务器和网站,将买回来的数据通过服务器转成乱码卖给客户,再让客户通过特定的网站将乱码转为所需的个人信息。不仅如此,为了谨慎起见,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刘伍从来都是用特定网络聊天软件进行交流沟通。在其公司,只有5名同事知道此事,为了保密,这5名同事的办公场所与其他同事的都隔断处理。
除此之外,对于下线客户的选择,刘伍也是慎之又慎。他让妻子负责市场考察,先后多次到烟台开发区某金融信贷公司考察,得知烟台这家公司有几百人规模,做征信贷款,确有大量需求,才肯放心合作。
尽管夫妻两人绞尽脑汁规避风险,然而好景不长,从2020年11月底到2021年2月26日,刚刚进行了非法生意三个月时间,就被敏锐的烟台警方发现并顺藤摸瓜一举查获。现已查明夫妻俩出售公民个人信息50多万条,非法获利40多万元。
一条信息价格在 几毛钱至三元不等
审讯中,据嫌疑人交代,他们贩卖个人信息仅仅是为了拓展业务,开拓资源。“一条信息价格在几毛钱至三元钱不等,单开发区一家信贷公司一个小组就花了七万元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烟台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网安大队民警刘鹏说,“他们通过这些信息达成交易后,获利远远超过购买成本。”
刘鹏坦言,眼下违法嫌疑人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渠道和成本太低了,获利却相较丰厚,以至于这种现象屡禁不绝。据警方侦查发现,这些违法嫌疑人常用的获取信息渠道无外乎以下几种:挨个街边小区“扫荡”挪车电话,购买质量高的话单,从一些非法的客户端购买获取精准客户信息,还有异业之间互相交换信息,等等。
据了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变成一种“资源”,围绕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使用、买卖已经形成灰黑产业链,严重侵扰公民生活安宁、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甚至成了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敲诈勒索等一系列下游犯罪的源头。此类案件,受害群体广泛,社会危害重大,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此外,刘鹏还提到,目前大部分企业和单位对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的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内部的保护机制和政策也不够完善,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在现有的条件下,民警执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新闻推荐
自本周开始到6月份,我区全面放开18-59岁全人群的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在接种现场,居民填写《知情同意书》,用身份证刷卡登记,进...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