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变色的财富
赵旭红
我父亲1935年6月出生在一个富农家庭。我的祖父年轻时在海参崴谋生,擅珠算,习俄文。日俄战争期间,俄籍老板撤走,留下祖父为他守业。战争结束后,返回的俄籍老板发现,自己的产业不仅毫发无损,反而被祖父经营得风生水起。他感念祖父的忠诚和坚韧,拿出部分股份作为酬谢。祖父得以在老家置房购地,雇佣长工。但祖父去世早,兵荒马乱,家里日渐拮据,父亲不得不放弃学业,离开家乡去冰天雪地的哈尔滨工作。那年,父亲不过16岁。
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拼命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年轻的父亲也融入到这滚滚洪流中。他勤于学习钻研,屡获先进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数年之后,由一线工人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
父亲早年酷爱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文章,更熟读“毛选”,熟能成诵。一次,二妹妹回家说,她家附近的市场上有一位老先生,是毛泽东思想义务宣传员,经常当着大庭广众放声宣讲。父亲听后赞不绝口,说:“这样的人越多越好,我也愿意去做。”父亲说到做到,家里家外,张口闭口,不放过任何一个宣讲的机会。
上世纪50到70年代,工资低,物质匮乏,父亲节衣缩食,用攒下来的工资,为老家的祖母买最好的皮衣、皮褥子和生活用品。1971年年底,祖母去世后,父亲以同样的孝心,孝敬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上世纪90年代初,外祖母腿疾加重,行动不便,母亲时常将二老接到家中,请人给外祖母扎干针、推拿按摩。父亲为二老端茶送水,无微不至,晚上还会为外祖母倒上一大盆洗脚水。
父亲用工资养家,而把奖金全部留给那些他认为需要帮助的人。父亲对自己却比较吝啬。有一年,父亲住院调养,我去探望时,发现父亲的手表放在床头,表带不见了,父亲说“坏了”。“我去买个新的给您。”“千万别花钱买!表走得非常精准,平常放在口袋里,是一样的。”看到父亲那么着急那么严肃的表情,想想父亲日常的节俭,我心中既敬畏又感觉酸酸的。
一生都善于学习的父亲,业余时间醉心于琴、棋、书和太极拳,自娱自乐。尤其是太极拳和太极剑,父亲每每晨练,总有人慕名来学习。父亲热心教授,不取分文。有个韩国留学生跟父亲学太极拳,回国后,又推荐同学来烟台跟随父亲学习。尽管有些辛苦,但父亲认为这件事值得做。
我们家的孩子们,都是在父亲的红色启蒙教育下成长的。从小,我儿子和外甥女除了要背诵唐诗宋词,更要背诵毛主席诗词,这是父亲给他们布置的功课。在父亲用心的培养下,孩子们将毛主席诗词倒背如流,耳濡目染,更打下了坚实的信仰基础。他们兄妹两人学习成绩优异,品行端正,后来双双赴美就读常春藤名校,这是后话。
父亲和母亲是中学同学,婚后两地分居17年之久。父亲感念于母亲一个人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带我们姐弟4人之艰辛,于1979年,毅然决然放弃公司领导干部身份,以工人身份从哈尔滨调回烟台工作。父母亲感情笃深,父亲晚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位好老伴。
今年是父亲离开我们的第10个年头了。父亲为我们留下了丰足的精神财富,这些一直温暖着我们的无价之宝,会一代一代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永不变色。
新闻推荐
今年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以上,学前教育公办率超50% 20项实事惠及妇女儿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钟嘉琳)记者在昨日举办的烟台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暨2021年“为妇女儿童办实事”项...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