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宇辰:心有鸿鹄凌云飞 吾与光影同梦幻

烟台晚报 2021-03-03 08:54 大字

YMG全媒体记者 盖鹏 摄影报道

从坐在影厅里仰望银幕的少年影迷,到在中国电影最高学府悉心求学的准电影从业者,对于刚刚20岁的仲宇辰,变化的是身份;始终如一的,是他对电影艺术的追寻与热爱,也是他醉心于光影世界的流连忘返。

打开电影的话匣子,仲宇辰的眼里迸发出灼热光亮,且听他说说自己的电影情缘。

光影世界令他痴迷不已

2000年,仲宇辰出生在开发区大季家街道仲家村。孩提时代,他对电影朦胧的印象,是与爷爷奶奶一起在村头看露天电影,和爸爸在电视上看成龙、李连杰的动作片。直到2015年中考结束后的暑假,仲宇辰才和同学第一次走进电影院。他还记得当时上映的影片是《滚蛋吧,肿瘤君》,这部融合了喜剧、励志、温情、爱情的抗癌题材电影,让首次接触大银幕的少年泪流满面。

那个夏天,他去了很多次电影院,全身心地投入到银幕里的那个世界,当时上映的热门影片几乎都看了。尽管现在想来,暑期档那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多出众,但它们织造了各种美梦,可以让青春期的男孩忘掉忧虑,在电影的世界里尽情畅游。不论是青春梦、武侠梦,还是神话梦、明星梦,仲宇辰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梦境。

奔跑的孩童成长为求知青年,高中前两年,尽管课业压力不小,但是仲宇辰仍然坚持尽可能多地去电影院观影,因为那是他的灵魂圣地。而且那时他看电影已经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在观影后还回家上网看影评,学习电影知识。每次看电影时,他总会站在导演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他的脑子里萌发出一个念头——学电影。

填报高考志愿信息时,仲宇辰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艺术类”,并且主动要求在家自习。作为半路出家的艺考生,每天除了复习文化课,他还要补习海量的电影史、专业理论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年底的全省编导统考,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后结合高考分数折算的编导类艺术生综合分数,他取得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且在录取率只有1%的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专业校考中脱颖而出,成为这所中国电影行业最高学府的一名学员。

与被大众熟知的影视表演、导演、戏剧文学专业相比,“电影学”这个名称极为陌生。仲宇辰介绍,电影学作为研究电影本体的一门专业,它的研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电影史历程、电影叙事机制到电影影像本体、电影批评理论,都是研究的对象。“对很多影像创作者来说,电影作品可能只是自己灵感、天赋的感性显现,而理论的学习正是帮助我们将这一过程抽丝剥茧。理论研究永远不会与影像实践脱节,而是要从形而上的最高层面来观照影像。”

入学后,仲宇辰沉浸在电影的氛围中观赏电影、进行评论习作、与老师同学讨论电影理论。“真正进入电影学院,开始深入学习电影专业才意识到,自己已有的东西太贫乏了。研究电影、搞电影专业,需要看的、学的东西太多了。电影史上的名家名作好像是看不完补不完的一个黑洞,当然这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有许多的专业书籍、文献等着我们去阅读,每年国际上知名的电影节我们也要有所关注。电影世界确实有着无与伦比的可能性,但是这也意味着当从专业角度去看待它的时候要考虑的东西和可以解读的事物太多了。拿电影基本的叙事和视听语言来说,大到故事情节的架构与设计,叙事的总体策略,小到镜头、声音、空间、光的运用,乃至一个剪辑点,都必须看仔细,好好琢磨。”仲宇辰说。学电影看片、拉片是必不可少的积累过程。作为研究典型案例的很多电影,即便是从业者也很难看懂,更别说它的可观赏性,但这也恰恰是一个由业余向专业转变的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能慢慢蜕变成一个真正的有所思的电影人。

好电影不会从自己手中遗落

在校期间,仲宇辰经常会跟着老师一起去参与一些艺术展、电影首映礼和学术高峰论坛、剧本研究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不再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而是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更深入地对课题、项目、影片进行研究。

作为北电学子,每年最重要的校内活动,就是10月下旬举行的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FVF)。这项汇集全世界影视院校学生短片作品的交流平台,每年吸纳全球近两千部作品参展。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2019年年底,仲宇辰加入了学校影展国际统筹组,承担了一些国际影片对接、统筹、选片等方面的工作。

尽管作品展映只有短短一周,最终入围的短片只有80多部,但为了挑出好电影,选片团队半年多的时间都在围绕着选片不停地工作。仲宇辰的工作从2020年3月开始,由于疫情无法返校,他就在家中对接国际影视联合会和世界各地知名电影院校。由于各高校所在时区不同,熬夜工作成了家常便饭。

经过两轮选片后,组委会开始邀请大量的业内人士、影评人、学者看片,确定最终竞赛片单。作为工作人员,仲宇辰参与了复选环节。学生志愿者的建议也会被组委会参考,但是这对志愿者同学提出的要求也是不低的,要在10天内看完一百多部短片。那段时间,仲宇辰每天看片看得头昏脑涨,也算体会了电影行业的残酷和影展工作的辛苦。“有人开玩笑说,学电影的学生看电影不是‘看’,而是‘谋杀’电影或者被电影‘谋杀’。不过,痛苦归痛苦,这些所谓的‘痛苦’对于我们学生学习、研究电影而言,却是大有裨益的。”仲宇辰说,他心目中电影节和影展的真正意义,在于挖掘和发现新生代的好电影人和好电影。能以工作人员和观影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其中,无疑是种难得的体验和经历。

收获了在ISFVF影展的工作经验,仲宇辰得以参与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统筹组的工作。作为大型国际电影节,参选影片的范围更广,选片量更大,且都是90分钟以上的长片。而且作为正式的国际电影节,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出的要求也更高。这其中的工作虽然繁琐枯燥,但想到能让更多的国外优秀影片入选电影节,有机会被业内人士和影迷欣赏,这毕竟是一项忠于电影艺术的工作和事业,他仍乐此不疲。

希望用影像

记录家乡的发展

即将开始的大三下学期,仲宇辰的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课程日常任务、毕业论文方向的思考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日常工作,他还要准备考研,专业方向仍然以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剧本创作为主。

电影学的日常学习和研究不只是看电影这么简单,有大量相关专业书籍需要阅读,否则永远无法知道什么是“符号”,什么是“镜头”,不知道什么是“场面调度”,什么可以被称作“影像风格”,更不会知道这些林林总总的专业现象都倾注了创作者怎样的情绪。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影,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坚实的基础,仲宇辰还特别注重文学理论方面的知识积累。涉猎了文学、艺术史、美学、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在他看来,这种沉浸在电影圣殿中不能自拔,尽情感受其艺术、学术氛围的感觉,是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幸福,就像磁铁一样,不功利,不盲目。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习电影不单单要去看,还要主动参与电影创作,去触摸、去感受一部电影诞生的过程。高二时,仲宇辰曾以老家旧村改造为题材,写了历史论文,获得了北京大学一项历史写作比赛的全国二等奖。如今,经过相关专业的学习,他觉得这一题材也十分值得用影像去表达。他说,乡愁是电影创作永恒的母题,作为土生土长的烟台人,自己有义务也有责任,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用影像记录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而且谈到今后的发展方向,仲宇辰也表示可能会多往电影创作、实践的方向靠拢,“好的作品永远有意想不到的魅力,这很大程度上也是我选择学习电影的初衷。”

回顾在电影学院两年半的求学时光,仲宇辰正从一个业余的电影爱好者、观看者,向学习电影、读懂电影的专业人士转变。每天畅游在可能性无穷的光影世界里,这是任何一门专业都无法比拟的魅力。“这个过程无疑是一种享受,尽管我们会听到社会上对电影这门艺术有着或多或少的非议,但如果你选择了它,就要像尊重你自己一样,尊重你的专业和所学。”仲宇辰说。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尊重;因为尊重,所以用心;因为用心,所以成就梦想。仲宇辰的电影之路,我们拭目以待。

新闻推荐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研究部署重点工作

本报讯(芝罘融媒记者雯豪通讯员贾延豪)近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21年度重点工作。会议首先学习传达...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